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3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432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 ( AWTE)的真核表达质粒 p CMV- AWTE,以及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分泌性表达的原核表达质粒 p MC0 5 ,表达的蛋白 AWTE保持了疟原虫抗原的抗原性。将 p CMV- AWTE以及 AWTE两者混合各 1 0μg鼻腔免疫小鼠 ,一次后诱导机体产生了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膜蛋白对宿主细胞mRNA前体(pre-mRNA)3"非翻译区(UTR)加工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利用瞬时转染在细胞内过表达SARS-CoV-2膜蛋白;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系统性描绘宿主细胞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事件;Metascape数据库对发生显著APA变化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RT-qPCR验证靶基因3"UTR长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RS-CoV-2膜蛋白外源表达后宿主细胞内共813个基因发生显著APA变化。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APA基因广泛参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应激等生物过程,涉及病毒感染和蛋白质加工等。从中进一步筛选出AKT1基因,在IGV软件中显示3"UTR延长;RT-qPCR验证AKT1基因的3"UTR长度变化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SARS-CoV-2膜蛋白潜在影响宿主pre-mRNA的3"UTR加工,其中参与多种病毒性生物过程的AKT1基因 3"UTR延长,且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在细胞内被激活。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958
Large scale herbivorous insect outbreaks can cause death of regional forests, and the events are expected to be exacerb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Mortality of forest and woodland plants would cause a series of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decrease in vegetation production, shifts i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function from a net carbon sink into a net carbon source. There is thu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sects on trees. Defoliation by insect pests mainly reduces photosynthesis (source decrease) and increases carbon consumption (sink increase), and hence causes reduc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When the reduction in NSC reaches to a certain level, trees would die of carbon starva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can also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tree death.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carbon starvation is a hotspot because the increase of tree mortality globally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starv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dominating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explaining tree death.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of carbon star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duction of NSC induced by defoli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tre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sect outbreaks, leaf loss and climate change. We also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directions of future studies on insect-caused defoliation and tre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4.
P物质在家兔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的升压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史干  黄承钧 《生理学报》1997,49(3):273-280
在乌拉坦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观察到,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给予P物质使血压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受体阻断使BP明显降低并可阻断SP升压效应,VSMp给予酚妥拉明或哌唑嗪预处理使SP升压效应减弱或消失,而给予育亨宾或心得安对SP升压效应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可使肾交感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并伴有BP显著升高;VSMp给予DSP使RSND和BP明显降低并可  相似文献   
5.
在25℃下以0.01~1.0mmol·L-1精胺和0.01~0.1mmol·L-1亚精胺预处理水稻种子48h,可以提高16℃下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但对28℃下的种子萌发无影响。种子萌发时胚芽中α-淀粉酶活性和胚芽、胚根的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活力指数相似。  相似文献   
6.
系统分析兴山古洞口下奥陶统,包括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及大湾组底部的几丁虫微体生物化石。鉴定几丁虫5属14种,含早奥陶世特征种Eremochitina baculata,早中奥陶世常见种Conochitina decipiens,以及华南上扬子区早奥陶世常见属种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和Lagenochitina chongqingensis。E.baculata是北冈瓦纳地区弗洛早中期的特征带化石,本文的材料为该种在华南的首次确切报道,且产出层位略低,为特马豆克期。在华南,常见于特马豆克晚期的带化石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在该剖面的同时段地层中暂未被发现,但形态上与之高度相似的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在该时段大量出现。比较以往发表的数据后发现,E.fenxiangensis在华南的分布广泛且产出层位较为稳定,较之E.symmetrica更易获得,或可将其作为特马豆克晚期至弗洛初期区域内地层对比的一个有效卡尺。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使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对于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变化影响因素的时间动态(2000年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和空间异质性(沿干旱梯度)仍需进一步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8年中国北方旱区气候和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了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并分析其在干旱梯度上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期间,中国北方旱区的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速率为(0.0037±0.0443) a-1,且增加速率沿干旱梯度增大。2000年前仅10.46%(P<0.05)的地区显著变绿,而2000年后达到36.84%,且植被变绿主要归因于非树木植被。(2)2000年后降水对植被变绿的正效应在不同干旱梯度均增加,而在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温度对植被变绿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而辐射在干旱区由负效应转向正效应。(3)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均主导着植被的动态,贡献率分别为96.07%和73.72%,人类活动的贡献在2000年后进一步增强(从3.93%增加到26.28%),且沿着干旱梯度而增加,其中人类活动对植被变绿的贡献在半干旱地区增加最显著(+0.0289 m2 m-2 a-1P<0.05)。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旱区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秦岭产珠子参叶的达玛烷型皂甙研究(1)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陕西省秦岭产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A.Meyer var.major(Burk.)Wu etFeng)的叶中分离到十个新的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其中四个的化学结构分别为珠子参甙(majoroside)F_1(1)、F_2(2)、F_3(3)和F_4(4)。同时,还分离到已知的人参甙(ginsenoside)Rd(5)、Re(6)、Rg_1(7)、Rg_2(8)和F_2(9)。  相似文献   
9.
重楼属植物甾体皂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对重楼属十八个种植物的甾体皂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植物用甲醇提取,抽出物经DIAION柱,以90%甲醇洗出总甙。在HPLC上,用ODS柱先将总甙以用醇:水(9:1)洗脱分为三馏段,每馏再在ODS柱或Rp-8柱上以甲醇:水(8:2;7:3.5)洗脱,使各个皂甙成分完全分离。被分离的每个色谱峰与已知重楼皂甙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并配合HPLC的加入法,TLC分析及用HPLC制备少量样品做MS测定来加以定性鉴定。定量采用内标及校正曲线法。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勐腊和勐仑两个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样区”)及附近的次生林、荒地、旱地、水田采集100份土样,进行放线菌分离和鉴定。并对这两个样区土壤放线菌的区系分布作了比较。勐腊样区的放线菌数量较少而区系组成略为复杂,分离到12个属。仑样区分离到11个属。两个样区均分离到大量糖多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