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鲍氏层孔菌菌株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萍  陈艳秋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316-1320
用20个随机引物对7个不同来源的鲍氏层孔菌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7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不同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现的DNA条带数目少则10条,多达33条.DNA片段从250bp到2000bp;采用17个引物对7个鲍氏层孔菌菌株共扩增出DNA片段带377条,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谱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UPGMA系统聚类法,将7个菌株聚类为两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2.
2011年在大理洱海西岸农耕区选择5片调查样区,每个样区布设1条调查样线,采用不定宽样线法对鸟类物种和数量及其栖息生境进行了4个季节的观察记录,共记录鸟类87种,隶属11目25科。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鸟类多样性最高;不同生境类型中,防护林内的鸟类多样性最高。以小时为单位统计每小时遇见鸟类个体数,春季为70.71只,夏季为79.36只,秋季为76.65只,冬季为70.37只。  相似文献   
3.
上海农耕区鸟类群落特征及与几种生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0-2002年冬季和夏季,采用固定样带法在上海郊区所有区县选择了17条样带,对农耕区鸟类做了4次抽样调查。记录了鸟类的组成、数量、出现频率及生境因子特征。根据调查数据,计算鸟类密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生物量、相对重要值等群落特征参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6种,隶属13目26科。平均密度为5.19只/hm^2,多样性指数为1.8742。优势种为麻雀、家燕、白头鹎、棕背伯劳和白鹊鸰。鸟类组成中水鸟(夜鹭、白鹭等)较多,占了总数的1/3;与上海其他区域相比,鸟类密度较高,但种类相对较少,数量集中在少数几个物种(麻雀、家燕、白头鹎、棕背伯劳等)。鸟类物种丰富度与荒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环境污染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地面积、人口密度、水体面积等相关不显著。提示荒地对鸟类多样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2011年8月对河南安阳平原农耕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9种,隶属13目33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9种,占鸟种总数的54.1%;留鸟30种,占总种数的28.4%;夏候鸟33种,占总种数的30.3%;冬候鸟8种,占6.4%;旅鸟38种,占34.9%。在生境分布上,以村庄农田鸟类种类最多,其次是林地果园,鸟种最少的是河流水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鸟类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川西古尔沟农耕区冬季小型兽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章  胡锦矗  唐忠孝 《四川动物》2008,27(1):107-109,119
将冬季川西古尔沟农耕区小型兽类生境划分为河岸灌丛、农田、山地灌丛3个生境,利用Shannon-Winer指数计算各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发现各生境的冬季小型兽类群落都以社鼠为主要群落组成物种,其中河岸灌丛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E)分别是0.9219和0.5817;农田生境的H=0.6144,E=0.3876;山地灌丛生境的H=0.7959,E=0.3427.同时对各群落的优势种社鼠按臼齿磨损度划分年龄组,发现冬季只有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近老体组、老年组4个年龄阶段的个体,没有幼体组和亚成体组的个体.可以认为种群来年的繁殖力较稳定,不存在爆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贵州草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东部种群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极其依赖农耕地觅食存活,但当地人鸟争地冲突严重、觅食地萎缩加剧。为此,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及缓冲区叠加分析,探究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联性,并精确确定出重点保护管理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两年共在草海湿地周边农地确定黑颈鹤觅食点216处,其中家庭鹤觅食地99处、集群鹤觅食地117处,越冬种群中83%的个体依赖农耕区觅食;2)区域尺度上,家庭鹤与集群鹤的觅食点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集群鹤觅食点聚集程度较家庭鹤更高;觅食地与农耕地在空间聚类上呈正相关关系,并在3.2 km距离尺度下聚类程度最高;3)基于空间关联性,通过缓冲区叠加分析,共确定最适宜的农地觅食地53.74 km2,并划定2处重点核心保护区域及2处次重核心保护区域范围。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区域尺度上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系,指导保护管理者加强重点区域管理,以及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缓解人鸟争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