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侧线痣反颚茧蜂 Eudinostigma latistigma (Fischer),1962 中国新纪录. 体长1.5mm.触角17节.中胸背板中陷,盾纵沟缺如:狭长的腹板侧沟具微弱的扇状小脊.并胸腹节具均匀的细粒状皱纹.径脉第2段与第1肘间横脉等长,径脉第3段长为径脉第1、2段之和的3.2倍.腹柄节长为端部宽度的2倍,具浓密的纵脊.产卵器甚短.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早期形态和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的研究。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除了主侧线外还包括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主侧线分布主要包括眶上线、眶下线、耳后侧线、下颌线、前鳃盖线、上颞线、背侧线、腹侧线。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分布主要包括口部辅助侧线、眶下辅助侧线、下颌前辅助侧线、下颌后辅助侧线、眶上后辅助侧线、上颞腹辅助神经丘、上颞背辅助神经丘、前鳃盖后辅助神经丘、背部辅助神经丘、尾部辅助神经丘。暗纹东方鲀侧线器官为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数目上千,神经丘分布在体表的凹槽里,且位于高低不同突起顶端。神经丘由套细胞、支持细胞和感觉毛细胞组成。感觉毛细胞呈圆形排列,并且每个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据本研究对暗纹东方鲀侧线分布特征和神经丘的生长特征等的观察结果,认为尽管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没有如其他真骨鱼类的管道系统,但是依然具有两套不同生理机能的机械感受系统,符合"七管模式"的主侧线神经丘与管道神经丘同源,而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才是真正的表面神经丘。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机械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程红  付宏兰  马淑芳  白焕红 《动物学报》2001,47(5):587-592,T001
首次以透射电镜研究了大鲵成体(实验材料共两条)皮肤侧线器官中机械受器即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超微结构,并在这两种感受器官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都由三种细胞组成:周围的套细胞,底部的支持细胞以及中央的感觉细胞;且感觉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但这两种器官在大小、各种细胞的数量、形状和排列上下不同,尤其是表面神经丘感觉细胞游离面纤毛具有双向极性,而陷器官体现为多向极性;表面神经丘的突触球集中分布于一个特殊的感觉细胞,而陷器官的每个感觉细胞基部都有一个突触球。  相似文献   
4.
鱼类侧线机械感觉猎物识别和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鱼类侧线机械感觉猎物识别和定位的研究进展梁旭方(暨南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2)关键词鱼类侧线机械感觉猎物识别和定位1侧线机械感觉在鱼类捕食中的作用虽然早已证实侧线对水面波的感受被某些鱼类用来捕食落于水面的陆生昆虫,但这种现象仅见于极少数具有奇特捕食...  相似文献   
5.
版纳鱼螈侧线系统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桂芬  许崇任 《动物学报》2007,53(2):346-353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的仅有代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版纳鱼螈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幼体表皮中的侧线器官有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和电接受壶腹器官两种,神经丘包括表面神经丘和陷神经丘。侧线分布主要包括:头部的鼻侧线、眶上线、眶下线、眶后线、口侧线、下颌线、咽侧线、鳃孔上线和身体上的背侧线侧线器官的分布密度、大小和凹陷深度明显与周围表皮的厚度和不同部位有关。幼体的侧线器官退化与鳃孔的退化同步,亚成体以后不保留侧线系统。版纳鱼螈的侧线分布和器官结构与其它无足类的大致相似,仅在眶上线和眶下线的器官分布上存在微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幼鱼生活史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本文通过分别封闭中华鲟幼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等),研究了这些感觉器官在中华鲟幼鱼摄食行为中的重要性,旨存为改进中华鲟幼鱼的保护措施和人工培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63尾实验鱼于2006年5—6月采集于长江口水域,实验鱼在试验开始前暂养适应2周,实验设计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期水温为24.5—27.0℃。实验结果显示:封闭视觉、侧线感觉和电感觉器官后幼鱼的摄食量与正常幼鱼(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嗅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34.76%。封闭触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73.80%。同一时间封闭嗅觉和触觉后,幼鱼的摄食量仅为正常幼鱼的17.01%。因此,可以推断嗅觉和触觉在中华鲟幼鱼觅食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鱼类侧线系统的分布随其分类地位和不同的生存环境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密切相关,但对于侧线系统胚后发育调控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敲除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 var)edar基因,获得皮骨缺陷的突变体,进而利用染色技术分析鳞片和侧线管道在侧线胚后发育中的作用.利用茜素红对硬骨进行染色,我们发现edar突变体头部侧线管道不完整或缺失,躯干鳞片显著减少.经DASPEI对毛细胞进行染色,发现侧线管道不完整的头部管道神经丘变小,躯干鳞片缺失的表面神经丘无法形成缝合线.最后,利用qPCR对突变体WNT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edar突变体中tcf7和lgr5表达显著下调.综上结果表明:斑马鱼的头部侧线管道和躯干的鳞片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胚后幼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利用荧光染料DiA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对侧线管中侧线神经丘毛细胞特异性标记的特点,示踪了西伯利亚鲟胚后仔鱼各个时期侧线神经丘分化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侧线管内侧线神经丘毛细胞如纤毛状,呈竖立紧密排列。出膜3d仔鱼眼眶后神经基板发育分化活动剧烈,出膜10d的仔鱼眼眶后方的神经基板分化出眼眶上下侧线神经丘的两个分支,同时眼眶后神经基板进一步向后分化发育在眼眶后部形成躯干侧线神经丘,但整个侧线神经丘还未完全发育完成,待出膜15d时,眼眶上下和躯干侧线神经丘已基本发育完全,出膜22d的仔鱼侧线神经丘发育基本完成。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侧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分化发育、细胞迁移奠定了初步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鱼类侧线系统由感受水流的机械感受器和传导信息的侧线神经组成.stat3在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和侧线神经节中特异性表达,但stat3在斑马鱼后侧线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在斑马鱼中成功敲除stat3基因.然后,利用Tg(SqET20:GFP)转基因鱼追踪后侧线神经丘的发育.从4 dpf开始,stat3纯合突变体尾部的神经丘数量显著多于野生型.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tat3纯合突变体后侧线神经上的mbp信号少于野生型.进一步用抗乙酰化-微管蛋白抗体以及TgBAC(Neurod1:EGFP)转基因鱼追踪后侧线轴突生长,发现stat3纯合突变体后侧线神经轴突末梢停在泄殖孔旁,不再支配尾部神经丘.综上结果表明:stat3通过调控轴突生长,间接地抑制间神经丘早熟.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鲟仔鱼侧线系统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W  Song JK 《动物学研究》2012,33(3):261-270
鲟鱼属软骨硬鳞鱼,在电感受器的进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以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西伯利亚鲟侧线系统早期发育,包括侧线基板发育及感觉嵴的形成、侧线感受器的发育和侧线管道的形成。1日龄,听囊前后外胚层增厚区域出现6对侧线基板;除后侧线基板细胞向躯干侧面迁移外,其他侧线基板均形成感觉嵴结构;每一侧线基板中均有神经丘原基形成。7日龄,壶腹器官在吻部腹面两侧出现,壶腹器官的发育比神经丘晚一周左右。9日龄,神经丘下的表皮略有凹陷,侧线管道开始形成。29日龄,在吻部腹面两侧可见少数个别的壶腹器官表皮细胞覆盖壶腹器官中央区域留下3~4个小的开口;壶腹管内可见大量的微绒毛存在,在其他鲟形目鱼类、软骨鱼类中也存在类似的结构。57日龄,躯干侧线管道已完全埋于侧骨板中;壶腹器官主要分布在吻部腹面,3~4个聚集在一起,呈"梅花状",分布紧密,并且该部分皮肤表面凹陷,形成花朵状凹穴;侧线系统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