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食蚊鱼的生物电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活体记录的方法测量了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生物电场。实验分单尾鱼、两尾鱼同向和两尾鱼反向三组测量,每组10个重复。结果表明:单尾鱼的生物电场表现为头负、尾正的偶极子直流电场,头部相对电势为(–24±2.4)μV,尾部为(21±1.6)μV,且头部附近产生1—3 Hz与呼吸频率对应的交流呼吸电场,大小为(4.2±0.8)μV。两尾鱼生物电场测量表明,其直流电场均大于单尾鱼(P<0.05);两尾鱼同向靠近时产生的交流呼吸电场显著大于单尾鱼(P<0.01),而反向靠近时产生的呼吸电场显著小于单尾鱼(P<0.001)。这表明两条鱼不同方向靠近时,可通过呼吸作用改变交流呼吸电场的大小。此种现象对于依靠感知交流呼吸电场来摄食的被动电感受鱼类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早期形态和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的研究。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除了主侧线外还包括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主侧线分布主要包括眶上线、眶下线、耳后侧线、下颌线、前鳃盖线、上颞线、背侧线、腹侧线。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分布主要包括口部辅助侧线、眶下辅助侧线、下颌前辅助侧线、下颌后辅助侧线、眶上后辅助侧线、上颞腹辅助神经丘、上颞背辅助神经丘、前鳃盖后辅助神经丘、背部辅助神经丘、尾部辅助神经丘。暗纹东方鲀侧线器官为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数目上千,神经丘分布在体表的凹槽里,且位于高低不同突起顶端。神经丘由套细胞、支持细胞和感觉毛细胞组成。感觉毛细胞呈圆形排列,并且每个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据本研究对暗纹东方鲀侧线分布特征和神经丘的生长特征等的观察结果,认为尽管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没有如其他真骨鱼类的管道系统,但是依然具有两套不同生理机能的机械感受系统,符合"七管模式"的主侧线神经丘与管道神经丘同源,而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才是真正的表面神经丘。  相似文献   
3.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是在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上海海洋大学的背景下成立的,旨在发展应用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建成一个开放式多学科交叉的平台,本研究所由美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Hedgehog(Hh)信号与神经丘和壶腹器官分化的关系,研究以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为模型,首先对再生过程中的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Shh、Patched 1)在两类感受器中差异表达,且它们的表达在再生过程中呈现动态性。然后用环巴胺(Cyclopamine,Hh信号抑制剂)处理西伯利亚鲟胚胎(st29),用扫描电镜和FM1-43荧光染色对西伯利亚鲟仔鱼(st43-st44)分析发现环巴胺显著抑制了壶腹器官的发育。整体原位杂交表明,Shh、Patched1、Smoothened、Gli2在腹面侧线区域的表达受到了环巴胺的抑制。以上结果暗示Hh信号通路与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发育有关,推测Hh信号在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利用人工偶极子电场来模拟生物电场刺激, 对西伯利亚幼鲟的电感受能力进行了行为探究。结果显示西伯利亚幼鲟对本实验中的偶极子电场产生躲避行为, 其平均感受阈值在2月龄为(457.532.5) V/cm,3月龄为(29.52.5) V/cm, 7月龄为(101.0) V/cm。这表明西伯利亚鲟鱼的电感受敏感性随个体的发育而增强, 而这可能与电感受器官数量的增加有关(2月龄为2234470, 7月龄为5273523)。  相似文献   
6.
褐菖鲉的听觉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听觉诱发电位记录技术研究了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的听觉阈值。通过采用听觉生理系统记录和分析了8尾褐菖鲉对频率范围在100—1000 Hz的7种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的诱发电位反应。结果表明, 褐菖鲉的听觉阈值在整体上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 对100—300 Hz的低频声音信号敏感, 最敏感频率为150 Hz, 对应的听觉阈值为70 dB re 1 μPa。褐菖鲉的听觉敏感区间与其发声频率具有较高的匹配性, 表明其声讯交流的重要性。同时, 人为低频噪声可能对其声讯交流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胚后幼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利用荧光染料DiA[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对侧线管中侧线神经丘毛细胞特异性标记的特点,示踪了西伯利亚鲟胚后仔鱼各个时期侧线神经丘分化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侧线管内侧线神经丘毛细胞如纤毛状,呈竖立紧密排列。出膜3d仔鱼眼眶后神经基板发育分化活动剧烈,出膜10d的仔鱼眼眶后方的神经基板分化出眼眶上下侧线神经丘的两个分支,同时眼眶后神经基板进一步向后分化发育在眼眶后部形成躯干侧线神经丘,但整个侧线神经丘还未完全发育完成,待出膜15d时,眼眶上下和躯干侧线神经丘已基本发育完全,出膜22d的仔鱼侧线神经丘发育基本完成。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侧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分化发育、细胞迁移奠定了初步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贵州省穴居盲鳅一新种(鲤形目,爬鳅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集于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水井湾溶洞(25°28’N,108°06’E)适应洞穴环境的鳅类1新种:佳荣盲高原鳅Triplophysa jiarongensis sp.nov.。新种与之前记录的7种分布于西江水系的高原鳅(阿庐高原鳅、个旧盲高原鳅、长须盲高原鳅、巨头高原鳅、邱北盲高原鳅、石林盲高原鳅和天峨高原鳅)同属典型洞穴鱼类,都具有一系列与洞穴环境有关的适应性特征。新种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胸鳍长,后伸达腹鳍起点;尾鳍微凹形;体表色素退化,光滑裸露无鳞;背鳍截形,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略后方;腹鳍后伸盖过泄殖孔;臀鳍截形;尾柄上下缘存在脂状鳍褶;背鳍分支鳍条8;臀鳍分支鳍条6;胸鳍分支鳍条11;脊椎骨总数4+34;眼完全退化,外观无痕迹;鳔前室被骨质鳔囊包裹,后室发达膨大呈游离膜质鳔。此外还介绍了其栖息地概况和部分生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我国三种常见鲻类鱼的名称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鲻科(Mugilidae)鱼类因其在渔业上的重要价值,特别是被普遍地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早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但由于某些属种鉴别特征的特异性不够显著,给分类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甚至造成某些混乱和为数不少的同物异名。据统计,全世界已报道过的二百八十余种中,有效种仅约1/4。我国已有纪录为5属28种,经笔者根据头部侧线管系统进行整理,初步确认为13种,分隶于7属(宋1981)。本文仅就其中3个常见种进行讨论,以利科研和  相似文献   
10.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是在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背景下,旨在为开辟一条新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能"一对一"直接合作的通道,是由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特聘教授宋佳坤博士于2007年11月创立的,是一个开放式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目前,本所主要以多种鱼类为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