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贵州鼠尾草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1),十二烷酸十四烷酯(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乌苏酸(5),2 a,3β-二羟基乌苏酸(6),白桦酸(7)和迷迭香酸(8)。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戟科一新归化种——硬毛巴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硬毛巴豆(Croton hirtus L'Hér.)在中国的归化新记录,并提供该种的特征描述和形态图。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3.
麦红吸浆虫滞育习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6~1991年研究了麦红吸浆虫的滞育习性,提出了该由主动延长滞育和被动延长滞育的两种形式,探讨了土壤湿度、温度对延长滞育的影响,从体重、羽化率、卵胚数、死亡率等方面测定了延长滞育幼虫的生殖势能,文章最后讨论了麦红吸浆虫多峰羽化的特点和延长滞育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曲线纷夜蛾Polydesma boarmoides Guenée是我国桉树食叶害虫,已在部分桉树种植区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外仅在区域昆虫种类调查中发现并提及该虫,而未见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该虫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研究,为防控该虫提供依据。笔者2013年5月首次发现该虫在广东省紫金县危害桉树林,2016年5月再次发现该虫在茂名市危害桉树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曲线纷夜蛾起始取食灌木叶片直至叶片被取食殆尽后,逐步转移至桉树林继续取食桉树叶片;(2)曲线纷夜蛾在广东地区1年发生4代;(3)曲线纷夜蛾3-5龄幼虫在桉树林间呈现聚集分布,且聚集密度呈现随种群密度增大而增大的规律,而在桉树树冠上则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5.
艾叶是菊科(Compositae)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为常用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苦燥辛散、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等功效,为重要的妇科用药,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此外,利用艾叶预防瘟疫已有悠久的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中药,对多种病毒和细菌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3].因此,将艾叶中的有效成分分别提取和纯化并加以分析以及功能检测,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于2007-2016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结合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内蒙古通辽地区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始见期在6月初(6月5日左右),高峰期在6月下旬(6月26日左右),终见期为7月中旬(7月14日左右),整个成虫期有效温度累积范围在150.0℃~750.0℃之间,高峰期集中在350.0℃~450.0℃的范围内。总的来看,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与高峰期与吉林省中部地区大体相同,终见期稍晚于吉林中部地区但早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通辽与吉林中部地区越冬代成虫期(均40 d左右)约比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短10 d。可见,各地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的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因地而异,同一地区受年份间的气温变化其也会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9.
金龙胆草是传统道地中药材,但目前受到材料来源不足的限制,其应用和研究均受到很大限制,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该道地中药材,本研究以实验室野生金龙胆草和组培金龙胆草出发,分别采用热水浴和索式提取法对金龙胆草有效成份进行了提取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浴浸提法的抑菌效果优于索式提取法,均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这类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分别达到12.5 mg/mL和50 mg/mL。野生型提取液和组培型的提取液体外抑菌比较实验显示,野生型金龙胆草的抑菌效果要显著优于组培型金龙胆草提取液。这将为金龙胆草作为中药抗菌药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为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