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1.
以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天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量优化模型对天然毛竹林生物量、能量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竹天然林生物量按组分秆、枝、叶、竹蔸、鞭根的分配规律为5585.956、1120.456、387.453、1148.785、2827.099g·m~(-2),所占比例依次为50.46%、10.12%、3.50%、10.38%、25.54%,能量现存量按组分分别为112171.60、21694.0、7532.8、21796.8、52089.3kJ·m~(-2),所占比例依次为51.70%、10.00%、3.47%、10.05%、24.78%;②毛竹天然林生物量按龄级Ⅰ度、Ⅱ度、Ⅲ度、Ⅳ度、Ⅴ度及以上竹的分配规律为2151.845、1799.441、1184.757、1010.021、4923.684g·m~(-2),所占比例依次为19.44%、16.26%、10.70%、9.12%、44.48%。能量现存量按龄级分别为47465.97、40232.99、26502.84、17737.74、102488.8kJ·m~(-2),所占比例依次为20.25%、17.16%、11.30%、7.57%、43.72%。在此基础上,将毛竹天然林与人工林进行了比较分析。且为毛竹林的丰产培育提出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动态分室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福建省建瓯市40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Mitford cv.Pubescens]林标准地的能量测定资料,提出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动态分室新模型,进而对毛竹林各分室的能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的分室模型更能反映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动态规律,从而为毛竹林的丰产与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两色绿刺蛾幼虫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零频率方法对两色绿刺蛾幼虫在毛竹林间的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色绿刺蛾幼虫在竹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用零频率方法分析得,两色绿刺蛾幼虫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并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4.
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法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毛竹林毛竹害螨为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害螨为害对毛竹竹杆重量和出笋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使得竹林蓄积量下降,出笋量大大下降。建立了毛竹害螨对毛竹竹杆重量和出笋量损失的估测模型,并以此推导出了相应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两色绿刺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两色绿刺蛾在福建闽西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该虫1a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第1代发生量大,危害严重。该虫发生与竹林结构、竹立量、坡向、坡位均有关系。林间调查表明:该虫第2代的天敌寄生率高。天敌是抑制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