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来 《激光生物学报》1993,2(4):375-376
鼻息肉与变态反应之间有密切联系。本文拟报道康克通—A用于鼻息肉摘除术前、后以延迟与防止息肉复发的临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黄敏玲 《蛇志》2005,17(2):131-132
目前鼻内窥镜手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它具有鼻外无切口,亮度高,直视下手术,术野清晰,准确度高,创伤小及出血少,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充分保留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治愈率高等优点,使鼻和鼻窦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科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对43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鼻咽癌和鼻息肉标本中VEGF表达强度及MVD差异,同时分析VEGF、MVD和鼻咽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科就诊的鼻咽癌患者57例,鼻息肉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息肉组织中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MVD强度。分析VEGF、MVD和鼻咽癌患者性别、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清EBV-Ig A阳性、WHO病理分型相关性。统计分析随访结果,对可能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织、鼻咽癌旁组织、鼻息肉组织中VEGF表达、MVD强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鼻咽癌临床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不同WHO病理分型和VEGF表达、MVD强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Cox回归方程显示,远处转移、病理分型、VEGF表达强度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高表达VE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高密度微小血管,和鼻咽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降低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鼻窦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症状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嗅觉功能以及鼻腔通气的恢复,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分析IL-17、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有无鼻息肉分为伴鼻息肉(观察1组)49例和不伴鼻息肉(观察2组)46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在术中取其较窄侧的鼻甲黏膜作为检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的IL-17、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17、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1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8%(46/49)、85.71%(42/49),均高于观察2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76.09%(35/46)、65.22%(30/46)]以及对照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5.00%(2/40)、2.50%(1/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8.92±5.34)个/LP、(33.21±4.87)个/LP,均高于观察2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28.19±4.56)个/LP、(21.28±4.03)个/LP]以及对照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9.31±2.76)个/LP、(7.19±1.95)个/L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1组患者、观察2组患者中,IL-17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IL-17、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且IL-17与VEGF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IL-17、VEGF可能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100例单纯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慢性鼻窦炎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随后对100例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依照患者的复发情况评价其预后情况,并分为两个亚组,将术后1年内复发的21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两未复发的7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个数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低于慢性鼻窦炎组和对照组(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OS、Tregs其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EOS、Tregs两者联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检测(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白细胞介素-35(IL-3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病程、合并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组织淋巴细胞占比、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OS个数以及Tregs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哮喘、组织淋巴细胞占比、EOS个数以及Tregs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不仅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预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临床上对于EOS个数增加,Tregs降低的患者要及时改善治疗措施,预防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350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4例)给予综合疗法,观察组(186例)给予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综合疗法。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体内IL-1,IL-8水平,SF-36量表评分,评价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和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IL-1和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IL-1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在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6项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与鼻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分型鼻息肉中HIF-1α、VEGF和miR-200a表达及其与复发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42例,在随访期间有15例鼻息肉复发。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鼻息肉及下鼻甲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水平,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鼻息肉及下鼻甲粘膜组织中miRNA-200a表达量。对比分析不同病理分型HIF-1α、VEGF、miRNA-200a表达差异并分析鼻息肉复发的因素。结果:鼻息肉中miR-200a表达量明显低于下鼻甲粘膜组织(P0.05)。鼻息肉中HIF-1α、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于下鼻甲粘膜组织(P0.05)。鼻息肉病组织中miR-200a表达量明显低于单发鼻息肉、多发鼻息肉(P0.05);鼻息肉病标本中HIF-1α、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单发鼻息肉、多发鼻息肉组织(P0.05)。鼻息肉复发与鼻息肉的病理分型、HIF-1α、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鼻息肉增生和局部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HIF-1α可能是同构调节miR-200a表达,来控制VEGF及血管生成的。  相似文献   
9.
闭金玉  梁妮 《蛇志》2004,16(3):58-59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该手术的特点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1].该手术方式具有术野清晰,术后反应轻,效果好等优点.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施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130例,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常建玉 《蛇志》2017,(2):213-215
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鼻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分别为4.69%、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75%、10.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镜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西医药物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