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第67代移植于裸小鼠而建立的NHG-1模型,在第1—50代中随机抽取不同代次的6个移植瘤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SHG-44细胞以超三倍体为主,NHG-1第1和第22代以超三倍体或亚三倍体为主,而第35代以后的移植瘤染色体则均以亚二倍体为主,分布稳定。核型分析始终存在人染色体及和SHG-44细胞相同的二条标记染色体,保存了人脑胶质瘤的大部遗传学本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U251细胞和原位胶质瘤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miR-328-3p对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讨miR-328-3p-Akt/mTOR轴在雷公藤甲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U251细胞中过表达miR-328-3p,再结合雷公藤甲素的处理,采用qRT-PCR、CCK8、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miR-328-3p在雷公藤甲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U251生长中的作用;构建miR-328-3p稳定过表达的原位胶质瘤小鼠模型,采用qRT-PCR和小动物活体成像体内验证miR-328-3p在雷公藤甲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miR-328-3p在脑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呈正相关;miR-328-3p与雷公藤甲素可以协同作用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miR-328-3p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miR-328-3p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凋亡,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索WBSCR2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WBSCR22表达与脑胶质瘤生存的关系、在不同种族脑胶质瘤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WBSCR22在171例脑胶质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脑胶质瘤WBSCR22表达高的患者生存期较表达低的患者短(P<0.05)。亚洲人群脑胶质瘤中WBSCR22表达较高加索人、非洲人种表达升高(P<0.05)。组织芯片学结果显示:不同肿瘤分级、复发与否的脑胶质瘤患者WBSCR22的表达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脑胶质瘤细胞 WBSCR22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SCR2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WBSCR22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P<0.01)。结论:WBSCR22在亚洲人群脑胶质瘤中表达较高,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相关,且脑胶质瘤细胞WBSCR22表达水平越高,总生存期越短。  相似文献   
4.
5.
6.
无运动障碍的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其手术风险较高,结合手运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fMRI)及运动网络功能连接能否更准确的评估手术风险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收集24例运动功能区胶质瘤且无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非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8例,术前进行fMRI手运动任务态及静息态检查,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计算初级运动皮质(M1)激活的偏侧化指数(lateralization indices,LI).选取运动网络感兴趣区域(ROI),计算双侧M1与各ROI间功能连接系数(FC).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M1激活的LI对术后偏瘫的预测效能.同非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相比,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M1激活LI显著升高(P=0.001).同术后未偏瘫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相比,术后偏瘫患者M1激活LI值显著升高(P=0.011).ROC曲线下面积(AUC)=0.867,临界点LI=0.31,LI≥0.31对术后偏瘫预测灵敏性为87.5%,特异性为87.5%.以M1激活LI≥0.31将病人分为手术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手术高风险组患者双侧M1与运动网络多个ROI间FC出现显著改变.本研究中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虽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肿瘤对功能区皮层激活及运动网络FC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结合任务态及静息态fMRI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并了解机体功能受损及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旨在探究miR-61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根据细胞转染将实验分组为对照miRNA组(Control组)、miR-613模拟物组(mimics组)和miR-613 mimics+VEGFA组(VEGFA组)。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miR-613和VEGFA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61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管状形成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织样本相比,胶质瘤I-II期组样本的肿瘤细胞呈现异形,具有深核染色,并且肿瘤细胞密度适度较低,而胶质瘤III-IV期组样本的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活跃,具有明显的微血管增殖和明显的细胞异型性;miR-613在胶质瘤I-IV期组织样本中显著降低(P<0.05)。在U87和U251细胞系的VEGFA-WT组中,与Control组相比,mimics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U87和U251细胞系中mimics组VEGF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克隆形成实验、血管生成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mimics组的克隆形成数量、细胞侵袭数、内皮细胞HUVEC的管状形成数和Ang-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mimics组相比,VEGFA组克隆形成数量、细胞侵袭数、内皮细胞HUVEC的管状形成数和Ang-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613通过靶向VEGFA抑制了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血管生成,提示miR-613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胶质瘤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GDNF启动子I区在人脑胶质瘤中H,赖氨酸残基9位乙酰化(H3K9Ac)情况,探讨其对于GDNF在胶质瘤中表达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各组中GDNFmRNA的表达;建立基于Real.timePCR分析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方法,检测12例胶质瘤与6例正常脑组织中GDNF基因启动子I区王H3组蛋白乙酰化情况。结果:Real-timePCR验证人脑胶质瘤GDNFmRNA的表达,转录水平随级另q的增高而增高,且低级别组、高级别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启动子I区的H,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正常组与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低级别与高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GDNF启动子I区发生了H3组蛋白高乙酰化修饰,这种修饰很可能会影响GDNF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基因拷贝数变异(CNV)区域网络识别神经胶质瘤的重要功能区域。方法:运用独特的计算样本的共相关性值的方法,使CNV数据与基因数据产生联系;基于蛋白质互作关系,在CNV区域与基因之间搭建桥梁,构建CNV区域网络;分析网络拓扑性质,识别出神经胶质瘤的重要功能CNV区域。结果:本文共识别出了11个与神经胶质瘤相关的候选重要功能CNV区域,通过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确认了识别到的区域与神经胶质瘤有重要联系。结论:通过基因与表型之间的联系,利用已知表型基因在同源、功能、互作、结构域上的特征将CNV区域与基因联系起来,通过基因的功能可以了解到CNV区域的功能,对于疾病的预测和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期研究脑表明,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是胶质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索靶向干预GSCs生长有可能成为脑胶质瘤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该研究旨在阐明两种药物ATRA和Y-分泌酶抑制剂DAPT协同抑制GSCs自我更新的生物学效应。通过用台盼蓝排染法、克隆球形成试验和免疫印迹分析了两种药物的单独使用或联用对GSC样细胞PGCl和PGC2生长、成球能力和自我更新以及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使用ATRA对PGCl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PGC2生长几乎没有影响;DAPT对PGCs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ATRA。高浓度ATRA(80μmol/L)能诱导PGCs的分化,降低PGCs成球大小,且成球效率降至5%~8%,而正常对照组为32%~35%;同样,DAPT(40μmol/L)也能降低PGCs成球大小,且成球效率降至2%~3%;低浓度ATRA(20μmol/L)和DAPT(5gmol/L)对PGCs自我更新能力和干性没有明显影响,而联合使用后其明显降低PGCs的成球大小,且成球效率降至3%~5%,促进细胞凋亡,并且明显抑制了干细胞标志物Nestin、CDl33、Sox2、Oct4的表达,提高了分化标志物GFAP的表达。该研究证明了低浓度的ATRA和DAPT能协同抑制脑胶质瘤干细胞PGCs的自我更新。研究结果将为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