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采用EGSB反应器处理含氯苯有机废水 ,主要研究了氯苯对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苯对处理葡萄糖自配水的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中的细菌有较强毒害作用 ,连续投加低浓度氯苯 72d后 ,扫描电镜观察可发现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细菌均明显受到损害 ,停止投加氯苯恢复运行 30d和 5 0d后 ,仍可观察到颗粒污泥内部细菌受损害的现象 ,且部分颗粒污泥内部存在着明显的空洞 ;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 ,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有较大程度的增大 ;但长期接触氯苯导致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使得小粒径污泥增多 ,而大粒径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表层有机碳组成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临安玲珑山选取了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和雷竹林4种林分,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与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的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探讨林分类别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森林固碳和土壤碳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雷竹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且板栗林以粉黏粒结合态碳为主,其他林分土壤则以粗砂结合态碳为主;(2)13C NMR结果表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中烷基碳所占比例最大,而雷竹林和板栗林则是烷氧碳比例最大,表明人工经营措施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成分组成;(3)随着土壤颗粒变细,有机碳中烷基碳比例增加,烷氧碳比例减少,A/O-A值和疏水碳/亲水碳值逐渐增大,表明颗粒越细,其结合的有机碳结构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红花油体提取条件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体是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表面包裹一层磷脂和油体蛋白。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油体面对环境的压力,使油体可以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研究红花油体的提取方法及红花油体乳液的基本性质,旨在为以油体为基质的载体体系研究奠定基础。以pBS为介质,采用梯度离心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红花油体的提取效率的影响;对其在不同pH值、NaCl浓度条件下红花油体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花油体在p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为1.75-2.05μm和p 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1.50-1.75μm;NaCl浓度0.2和0.4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NaCl浓度1.2和2.0 mg/m L时,红花油体出现聚集现象。蔗糖浓度0.1和0.2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蔗糖浓度为0.4-1.0 mg/m L时,红花油体比较密集,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红花油体的粒径逐渐开始不均一。红花油体的最佳提取条件是pH7,NaCl浓度0.2 mg/m L,蔗糖浓度0.1 mg/m L,稀释后的红花油体溶液在不加入保护剂或者不经过物理方法处理下,保存起来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7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其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粒度分布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籽粒发育,糯玉米淀粉粒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发育前期,小淀粉粒(≤7.4μm)所占体积较大;随着籽粒发育,小淀粉粒所占体积减少,大淀粉粒(>7.4μm)所占体积增多;籽粒发育后期,大淀粉粒所占体积较大。相关分析表明, SSS和SBE活性与大淀粉粒体积增大速率和平均粒径增大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 SSS和SBE是影响糯玉米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形成的主要酶, SSS和SBE活性越高,淀粉粒平均粒径越大,大淀粉粒所占体积越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薄膜挤压-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观察和检测其粒径大小及分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评估体外释药试验。结果: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包封率达83.6%±2.37%,粒径103.5±26nm且分布均匀。24h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提示约有66.5%的盐酸洛拉曲克从脂质体释放出来。结论:新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粒径大小均匀,包封率尚有提高空间,具有体外缓慢释药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来源和粒径的胶体对光合细菌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爱榕  郑雪红  陈敏 《生态学报》2005,25(1):96-102
天然胶体是近岸海域细菌和浮游植物可利用氮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含量的增加可促进藻类的繁殖和生长 ,有时甚至引发赤潮。研究显示 ,细菌在高分子量胶体存在下的生长和代谢速率比在低分子量中的提高 3~ 6倍 ,暴露在阳光下的胶体有机物可释放生物可利用的富氮组分 ,进而提高细菌对胶体的分解。利用错流超滤技术从河流、河口、海洋水体和微藻培养液中提取胶体 ,研究了胶体来源和粒径对光合细菌 (PSB,沼泽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胶体有机碳浓度范围 ,河流胶体 (0~ 2 81.0μmol/ L )、河口胶体 (0~ 12 1.2μmol/ L )、海洋胶体 (0~ 88.8μmol/ L )和生源胶体 (7.7~5 4 8.6μmol/ L )都能促进 PSB的生长 ,分别使其相对增长率平均提高了 4 7.3%~ 196 .2 % ,3.6 %~ 9.3% ,8.1%~ 10 .4 %和2 .4 %~ 6 .9%。其中 ,PSB在河流胶体中的相对增长率的平均值 (Y)与有机碳浓度 (CDOC)呈对数相关 (Y (% ) =- 193.7 70 .7ln CDOC) ,表明高浓度的河流胶体 ,对 PSB生长的促进效果更显著。两种生源胶体中 ,海水小球藻胶体 (0~ 5 4 8.6μmol/ L )对PSB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球等鞭金藻胶体 (7.7~ 384 .4 μmol/ L) ;PSB在粒径为 10 k D~ 0 .2 2 μm的海洋胶体中的生长大于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三个功能区空气微生物中值直径及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空气中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除了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外,还与微生物粒子的大小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粒径的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影响的作用机理不同。通过定点试验调查,运用国产安德森生物粒子取样器着重研究北京市3个功能区(文教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在区域、交通干线-西直门和公园绿地-北京植物园)空气微生物的中值直径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空气微生物的粒径分布相同,空气细菌,真菌与放线菌的粒径分布各不相同。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空气真菌呈对数正态分布,空气放线菌的分布特征与空气真菌相反,主要分布在>8.2μm和<2.0μm级中。不同属真菌的粒径分布也不相同,枝孢属、青霉属和曲霉属呈对数正态分布,链格孢属和无孢菌为偏态分布。空气细菌的中值直径明显大于空气真菌和放线菌。交通干线和公园绿地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子中值直径明显大于文教区,放线菌粒子中值直径交通干线明显高于文教区和公园绿地。空气微生物中值直径在一年各月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氯苯对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CSB反应器处理含氯苯有机废水,主要研究了氮苯对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苯对处理葡萄糖自配水的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中的细菌有较强毒害作用,连续投加低浓度氮苯72d后,扫描电镜观察可发现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细菌均明显受到损害,停止投加氮苯恢复运行30d和50d后,仍可观察到颗粒污泥内部细菌受损害的现象,且部分颗粒污泥内部存在着明显的空洞;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有较大程度的增大;但长期接触氯苯导致部分颗粒污泥解体,使得小粒径污泥增多,而大粒径污泥相应减少;氮苯对颗粒污泥的损害还表现在使大粒径颗粒的沉速减小,甚至导致部分颗粒污泥内部形成空洞而上浮。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干旱区生物炭的合理施用量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3种生物炭添加量(5%、10%和15%)和4种生物炭类型(d<0.25 mm竹炭、0.25 mm<d<1 mm竹炭、d<0.25 mm木炭和0.25 mm <d<1 mm木炭;d粒径)对地下水补给、土壤持水能力、土壤水分上升运动和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炭对地下水补给、土壤持水能力、土壤水分上升运动和蒸发都有明显影响,但生物炭原料和粒径不同,其影响效果不同;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升高,地下水对土壤补给量增大;添加生物炭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促进土壤水含量的上升速度,其中,添加竹炭效果大于木炭,小粒径生物炭大于大粒径生物炭;生物炭添加量较低(5%)时能有效抑制土壤蒸发,但添加量过高则可能促进土壤蒸发.干旱地区土壤适当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荒漠草原区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的关系,以宁夏盐池荒漠草原4种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群落(柠条、沙蒿、蒙古冰草、短花针茅)表层(0~5cm)、亚表层(5~10cm)和深层(10~15cm)土壤粒径分布分形(PSD)、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揭示荒漠草原区土壤结构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种典型群落土壤PSD均呈正态分布,不同群落间的土壤PSD差异显著,粒径100~500μm颗粒含量对PSD影响最大,不同群落间的差异大于不同生境间或不同土层间。(2)4种典型群落除全磷(TP)外,其余土壤全肥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且冠下大于丛间,表现出荒漠草原区特殊的"肥岛"聚集效应,不同群落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柠条短花针茅蒙古冰草沙蒿,速效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各群落均达到适宜水平。(3)土壤养分与土壤PSD显著相关,除速效磷(AP)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分形维数(D)均呈正相关关系,粒径100~250μm、250~500μm颗粒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的黏粒、粉粒在有机无机胶结过程及土壤良好的结构维持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