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体内寄生虫,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筛选有效的驱虫药物,本研究观察了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片剂、芬苯达唑膏剂和甲苯咪唑片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统计了驱虫前后粪检蛔虫卵转阴率及排虫情况。结果表明,除芬苯达唑按5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效果较差外,3种药物按10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用药安全且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小鼠缺氧耐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小鼠放入缺氧装置瓶中,测定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将雄性昆明小鼠放入梯形笼中,置于小动物低压舱进行减压低氧,测定小鼠减压低氧存活时间;观察小鼠组织碳酸酐酶Ⅱ(CAⅡ)活性改变.采用预防给药方式,研究碳酸酐酶靶向性抑制剂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低氧耐力的作用.结...  相似文献   
4.
顺-1,2-二羟基-3,5-环己二烯(简称DHCD)是航天业,电子工业,医药业以及精细化工业上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利用重组E.coli JM109(pKST11),采用适时监测发酵过程中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Toluene dioxygenase,TDO)活性的方法,研究了发酵生产DHCD工艺中的重要影响因子IPTG以及底物苯的供给方式对DHCD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发酵初期利用IPTG诱导TDO的表达,不利于细胞生长,在对数生长中期(6或8h),采用0.5mmol/L IPTG即可诱导出TDO的最高表达。(2)发酵液中的苯对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TDO)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利用液体石蜡作为缓释剂进行两相法发酵则降低了苯的毒害,明显提高了DHCD的产量。当采用传统的通气供苯方法,DHCD的产量仅有7.5g/L;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提高到22.6g/L,是通气供苯法的3倍;而采用流加的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到36.8g/L,是通气供苯法的5倍,证明通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可以解决苯的毒害与苯作为反应底物在水相中需要一定浓度之间的矛盾,获得较好的转化结果。  相似文献   
5.
顺-1,2-二羟基-3,5-环己二烯(简称DHCD)是航天业、电子工业、医药业以及精细化工业上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利用重组E. coli JM109 (pKST11),采用适时监测发酵过程中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Toluene dioxygenase,TDO)活性的方法,研究了发酵生产DHCD工艺中的重要影响因子IPTG以及底物苯的供给方式对DHCD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发酵初期利用IPTG诱导TDO的表达,不利于细胞生长,在对数生长中期(6或8h),采用0.5mmol/L IPTG即可诱导出TDO的最高表达。(2)发酵液中的苯对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TDO)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利用液体石蜡作为缓释剂进行两相法发酵则降低了苯的毒害,明显提高了DHCD的产量。当采用传统的通气供苯方法,DHCD的产量仅有75 g/L;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提高到226 g/L,是通气供苯法的3倍;而采用流加的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到368 g/L,是通气供苯法的5倍。证明通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可以解决苯的毒害与苯作为反应底物在水相中需要有一定浓度之间的矛盾,获得较好的转化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实验室保存的7株真菌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甲苯的菌株H1,基于形态特征、ITS序列系统学分析,将H1菌株鉴定为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利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pH值、甲苯浓度和吐温80浓度对H1菌株降解甲苯的影响,研究得出该菌株降解甲苯的最适条件为30℃、pH 5.0、甲苯浓度300mg/L、吐温80浓度0.05%,在该条件下H1对甲苯的最大降解率为85.3%,降解率比未优化之前有了显著提高。比较了H1菌株在3种培养基产生漆酶的能力,H1在土豆葡萄糖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在第7天达到酶活高峰16 500 U/L。H1在甲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漆酶酶活最低,培养7 d时漆酶酶活为589 U/L。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唯一具有有机溶剂耐受性的嗜热细菌新物种Anoxybacillus flavithermus ssp.yunnanesis E13T甲苯胁迫下膜脂肪酸的变化。【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菌株E13T,收集细胞,提取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脂肪酸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结果】0.3% (V/V)甲苯胁迫下生长时,菌株E13T是在从延滞期进入初始生长的时刻显著上调饱和直链脂肪酸含量,然后随着菌体的生长,饱和直链脂肪酸的含量持续减少;在100%甲苯幸存实验中,菌株E13T的饱和直链脂肪酸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结论】与常温下的有机溶剂耐受菌一样,A.flavithermus ssp.yunnanesis E13T也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促使细胞膜变硬以抵御甲苯毒性。但是它是通过调节饱和直链脂肪酸,而不是像常温下的有机溶剂耐受菌那样调节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陈英水 《生物学通报》2010,45(12):40-41
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美国早在1992年就停止苯在学生实验中的使用。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笔者经多次试验,发现用低毒性的甲苯代替苯对层析液的配方进行改进,效果更显著,4条色素带分离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逐量分批驯化的方法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作为菌源,苯、甲苯、二甲苯为唯一碳源,驯化、分离、筛选能够有效降解苯系物的真菌,命名为B1。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方法并对真菌降解环境影响因素及降解效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真菌B1对苯系物降解的最佳条件为C:N=5:1,pH5,温度30℃,菌种接种量为5.5ml(50ml培养基)。采用GC对初始液相浓度0~90mg/L范围内的苯系物降解效果进行测定,未发现苯系物对真菌降解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真菌对苯系物的降解效率为:甲苯>苯>二甲苯,最高降解效率分别达到87.39%,85.21%,81.47%。混合物降解效果略高于单一底物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陶粒和活性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池系统,对人工合成的甲苯废气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4个多月的运行结果表明:(1)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填料柱的处理性能,陶粒和活性炭组成的复合填料能有效地处理含有甲苯的废气,当进气浓度为2·35g/m3时,去除率可达95%以上,填料柱对甲苯的去除能力为130g/m3·h;(2)在低浓度下,生物滴滤池的处理性能受传质过程控制;(3)填料柱出气通过循环液曝气处理后,废气中甲苯浓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