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羊耳蒜属(Liparis Rich.)植物一新记录种——岩生羊耳蒜(Liparis petraea),并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岩生羊耳蒜与见血青(L.nervosa)在形态上相近,但前者叶银灰绿色,叶面平展,唇瓣基部胼胝体为短圆柱状突起,植株通常具珠芽而易与后者区分。岩生羊耳蒜居群内个体呈聚集式分布,并与其具有的珠芽繁殖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单芽狗脊营养器官进行形态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单芽狗脊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仅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叶柄维管束有2~6个,自叶柄基部向上至叶轴仅有2个较大的维管束;根状茎薄壁细胞之间有多个维管束散生分布,且富含丰富的淀粉粒;皮层在根的横切结构中占比较大,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单芽狗脊珠芽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珠芽原基的形成期、珠芽原基的分化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 (Roxb.)Blume]。2材料类别芽鞘。3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6-BA 0.6mg·L~(-1)(单位下同) NAA 0.1;(2)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MS 6-BA 1.0 NAA 0.4:(3)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1。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和0.6%琼脂,pH 6.0。培养温度(25±2)℃。  相似文献   
4.
珠芽蓼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珠芽蓼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芽蓼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总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是一种值得有效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对生长在两个海拨地带(3200m,3980m)的矮蒿草(Kobresia humilis Serg.)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parumL.)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海拔升高,矮蒿草的珠芽蓼叶片的Fv/Fo、Fv/Fm和Rfd值均增大,且矮蒿草的Fv/Fo、Fv/Fm和Rfd值大于芽蓼。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海拔升高,珠芽蓼和矮蒿草的叶绿体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形,但珠芽蓼的叶绿体变形和类囊体膜肿胀现象更为显。研究表明,矮蒿草和珠芽蓼光合作用对高山胁迫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矮蒿草的适应能力比珠芽蓼强。  相似文献   
6.
以西南横断山区高山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拳参(Polygonum viviparum)和银叶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nota)为研究对象, 将其物候分为花芽期、开花期、凋谢期和种子成熟期4个阶段, 每个阶段又分为开始、峰值和结束3个状态。采用开顶式增温箱进行模拟增温, 连续增温4年后, 于增温第5年的2016年生长季跟踪调查了模拟增温对珠芽拳参和银叶委陵菜的繁殖物候序列的影响, 以探讨高山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 模拟增温后: 1)珠芽拳参各物候阶段的持续时间缩短; 除凋谢阶段起始、结束期延迟外, 其他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 各阶段的过渡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繁殖周期缩短; 2)银叶委陵菜各物候阶段的持续时间延长; 凋谢期结束前各状态(除开花峰值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前; 各阶段过渡期对增温的响应不一致, 繁殖周期延长。结果表明: 完整的繁殖物候序列能更准确地反映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应对策略存在种间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珠芽是弥勒魔芋的一种重要营养繁殖器官。以弥勒魔芋为材料,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解剖学研究,揭示了弥勒魔芋珠芽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特征。结果显示:弥勒魔芋珠芽生长于植株叶柄分叉以及裂叶分叉处,由主干茎或主干叶柄表皮下的薄壁细胞重新获得分裂能力后分化而来。珠芽的发育过程可分为珠芽原基启动形成期,珠芽膨大期和珠芽成熟期。珠芽的生长终止于植株衰老倒伏。研究表明,弥勒魔芋的珠芽生长位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常见植物,珠芽繁殖是魔芋适应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半夏属的染色体数目、倍性与珠芽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对半夏属Pinellia 5个种10个群体的染色体计数和珠芽数量统计,首次报道了5个染色体数目,同时发现珠芽的发生与染色体基数及多倍化程度有关:x=13的类群无珠芽,而x=9的有珠芽;在有珠芽的半夏P.ternata(Thunb.)Breit.中,平均每叶珠芽数随倍性的提高而增大。半夏是一个多倍体复合种,起源于无珠芽、染色体基数为x=7~9的二倍体祖先,可能是在该属的早期进化中由鹞落坪半夏P.yaoluopingensis X.H.Guo et X.L.Liu的x=13经非整倍性跌落而成,在发生上比鹞落坪半夏进化。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生境下珠芽蓼(蓼科)的繁殖策略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以海拔相同的高山流石滩和高寒草甸中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居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物种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策略以及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石滩居群的珠芽蓼植株高度和珠芽数量显著低于高寒草甸居群,而珠芽和花总数量、花数量和每个花序上的花比例却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居群。研究结果表明珠芽蓼在环境更为恶劣的高山流石滩生境中增加了对繁殖器官和花资源的投资,说明在高山植物中繁殖优先于营养生长,且有性繁殖比无性繁殖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对每个植株上花数量和珠芽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同一植株内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