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7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422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氧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基团,它能与酶、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有利于生物分子的固定化。经共价结合法固定化的酶其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可得到显著提高。用环氧树脂ES-103B为载体采用共价结合法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 DL-2的胞外蛋白酶进行固定化,经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条件得出最优固定化条件为:p H 8. 0的胞外蛋白酶溶液,25 g/L的ES-103B,45℃下反应8h。采用此最优条件下的固定化酶拆分(±)-乙酸苏合香酯制备出了e. e. p=97. 5%的(R)-1-苯乙醇(产率为45. 0%)和e. e. s=99. 2%的(S)-乙酸苏合香酯(产率为83. 9%)。该固定化酶拆分(±)-乙酸苏合香酯在重复使用8次后制备出的(R)-1-苯乙醇的e. e. p仍大于90%,且固定化胞外蛋白酶在4℃下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N^+注入野生型菌株(Alcaligen faecalis 1.488),筛选出抗51.6mmol/L乙二胺的泌铵突变株EM1105,它以KNO3为氮源时,培养21h泌铵量可达到1.10mmol/L。研究了该突变株在不同氮源下的培养特性,推断为铵载体缺陷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轴突再生和排斥性导向因子A(RGMa)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准备成年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36只,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I/R+VNS组)。随后,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进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中RGMa表达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细胞中RGMa和轴突生长标记神经微丝蛋白200 (NF200)蛋白表达的影响。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处理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GMa表达进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生命的化学》2006,26(1):95-95
《微生物基因组》;《混沌生物学》(生命科学交叉系列);《数字创世纪:人工生命的新科学》(生命科学交叉系列);《脑与非线性动力学》(生命科学交叉系列);《中国遗传伦理的争鸣与探索》(生命科学交叉系列);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3-I0013
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向大脑中植入电极,成功地使一位因伤陷入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达六年之久的患者辨认出了指定物体,并能做出准确的手势。该项研究有望对处于最小意识状态的病患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大脑皮层严重受损但其它关键部位保存完好的患者可能受益。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2日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增产菌剂,经全国各地广泛试验与示范,已表现出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证实其在我市春季生产上的增产效应,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0年引进该菌剂并开展了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的研究,同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毒学报》2021,(2):I0007-I0007
《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8721,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65/R,国内邮发代号:82-227,国外发行代号:BM6448。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文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RCCS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