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晴隆中营晚二叠—早三世腹足类的食性与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89,28(5):683-686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饶河东安镇侏罗-白垩系界线及Buchia新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前言我国东北地区侏罗、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但绝大部分为陆相地层。1958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徐衍强等,于虎林县龙爪沟地区首次发现含菊石的海相层料,经王义刚等研究,时代属中侏罗世巴通期(Bathonian)(王义刚,1983,100页)。七十年代后期,张弥曼等报道了松辽盆地吉林前郭、农安等地嫩江组合Sungarichthys longicephalus Takai等半咸水海湾相地层的发现,认为时代属晚白垩世早、中期(张弥曼、刘智成,1977;张弥曼、周家健、刘智成,1977);熊宪政等(1976)于黑龙江穆棱下城子、伊林两地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晚二叠世龙潭组的植物茎干化石Guizhouoxylon dahebianense gen. et sp. nov., 茎具清楚生长轮,髓部较大,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由环纹管胞、稀螺纹管胞组成,后生木质部包括有密螺纹管胞和密螺纹至梯纹增厚的导管组成,导管近端部的穿孔板椭圆形,梯纹至网纹增厚。次生木质部密材型,射线单列,一般低矮,管胞自内向外由梯状纹孔变为不规则拥挤分布的具缘纹孔,偶而可见木薄壁细胞。根据后生木质部中导管的穿孔板类型与低等被子植物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相似,也讨论了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动物群及白垩-第三系界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可划分为2个性质不同的动物群及4个化石带:下部为 Porpocypris 动物群,是以中生代属种为主,中、新生代属种混生的过渡性动物群,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上部为 Cypris 动物群,以 Cypris 属占优势, Sinocypris 属开始出现, Cypridea 等古老属种绝灭为主要特征,时代为早—中古新世.根据介形类演化发展阶段和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应划在 Porpocypris 与 Cypris 动物群之间,即上湖组坪岭段与下惠段之间.  相似文献   
6.
滇西晚石炭世 Triticites 带的苔藓虫,产于施甸的10种,内含1新种,群体形状单一,生活于温暖、清洁、高能、面向外海的硬基底浅海区;产于腾冲的只有1种,是低能深水特提斯区分子.早二叠世苔藓虫12种,内含1新种,产耿马永德组 Polydiexodina 带之下,系特提斯区分子,据对其中的3层苔藓虫的硬体类型及标本数量分析,耿马含苔藓虫地层代表一个海侵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晚二叠世的“克氏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1993,32(6):653-661
系统评述目前世界上出现的晚二叠世克氏蛤类标本,并描述采自贵州,云南藏东的有关化石1属3种。其中1新属1新种,右壳足丝凹口特征在克氏蛤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晚二叠世的Claraioides gen.nov.以足丝凹口内端明显向腹方或后腹方扩展膨大成足丝凹湾而不同于早三叠世的Claraia.后者似由前者演化而来,它们在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发生替代,可能与古生代末的绝灭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AnitaHarris建立的统一标准,编制了中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奥陶系─三叠系的15幅牙形刺CAI图,并作了说明,这对找油找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位和东部界线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鱼类区系的变化过程,和高原鱼类区系演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这一鱼类区系的分化直接反映了高原隆升事件,并应当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得到客观反映,即将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划单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造成古北区、东洋区分化的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全球性气候变冷在时间上相近、波及的范围都巨大,共同促成了欧亚大陆古北区、东洋区和青藏高原区特有类群的分化,作为对这些地史事件反映的青藏高原区、古北区和东洋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该具有相同的地位.另外,依据高原鱼类的分布范围和青藏高原对非高原鱼类的阻碍作用,讨论了青藏高原的界限及其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西洪涛山地区早二叠世山西组孢子花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洪涛山地区山西组孢粉组合,共发现孢粉41个属106个种,其中包括5个新种。组合特征是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是孢粉总量的92.59%;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很少,仅占6.96%。根据孢粉含量及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本组合自下而上划分成2个组合带:Ⅰ.Laevigatosporites-Calamospora组合带;Ⅱ.Calamospora-Gulisporites组合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