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亮氨酸钕硝酸盐配合物和精氨酸钕硝酸盐配合物对细菌具有抑菌作用,对霉菌不起作用。1500μg·ml~(-1)为其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用7种稀土甘氨酸配合物在实验室对微生物的作用进行了试验。通过杯碟法测定抑菌圈,用活菌平板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其结果是这7种稀土甘氨酸配合物对细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霉菌不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选择广西南宁市横县镇龙林场的4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和4种密度(低密度林、中低密度林、中高密度林和高密度林)马尾松人工林共8种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未破碎和破碎两个不同降解阶段的凋落叶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中,凋落叶初始C、N含量在过熟林和成熟林中较高,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且C∶N比值和C∶P比值从幼龄林到成熟林逐渐升高,说明较高林龄马尾松对N和P重吸收较低,而较低林龄马尾松对N和P重吸收较强,需要较大。(2)不同密度林中,随着林木密度的增加,凋落叶初始C含量逐渐升高,N含量无显著变化,P含量降低;高密度林凋落叶的初始C∶P比值和N∶P比值较高,说明高种植密度下马尾松可能对N和P养分的需求较大,P重吸收较强。(3)不同林龄和不同密度马尾松林的破碎凋落叶C含量、C∶N比值、C∶P比值和N∶P比值比未破碎凋落叶的低,N和P含量较高,说明凋落物在降解过程中出现N和P养分的富集现象。(4)中林龄和较高种植密度的马尾松破碎凋落叶与未破碎凋落物的C含量差值最大,C∶N比值和C∶P比值较低,说明这两种林分的凋落叶C的降解速率可能较大。上述结果说明,中龄林和中高、高密度林的马尾松可能对N和P养分的需求较大,重吸收效率较高,且凋落叶C的潜在分解速率较高,可能利于有机碳较快进入土壤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比较新疆野生与栽培一枝蒿多糖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超声法制备野生及栽培一枝蒿粗多糖;Sevage法除蛋白;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成熟;ELISA法检测IL-12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含量分别为26.18%和22.14%,去除蛋白质后多糖含量分别为30.94%和27.06%;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均可以显著增强小鼠骨髓来源CD11c+DCs表面分子CD40,CD86及CD80的表达(P<0.05);显著促进IL-12和TNF-α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且相同剂量对DCs的免疫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蛋白和不除蛋白的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的免疫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野生和栽培一枝蒿多糖含量差异较小,并均可以促进小鼠骨髓来源DCs的成熟和功能,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内8种壳斗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序级和种间变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个壳斗科树种直径、组织密度、比根长、N含量以及C/N在1~5序级间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直径、组织密度、C/N随序级的增大而增大,比根长和N含量随序级的增大而降低,C含量没有随序级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影响树种间比根长变异的因素随序级而异,低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直径引起,较高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此外,壳斗科树种细根并不符合单一轴的“根经济谱”,而与全球尺度上发现的两个变异维度类似,即“自己动手vs.菌根依赖”维度和“资源获取vs.保存”维度;不同壳斗科树种细根生态策略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于扰(RNAi)对大鼠下丘脑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B)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大鼠SOCS3基因(NM053565),用Ambion在线软件选择3个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各正反义靶序列的互补单链寡核苷酸,与经BamHI和XhoI酶切后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RNA-1enti-GFP连接产生pRNA-Lenti-SOCS3-GFP慢病毒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采取逐孔稀释滴度法测定病毒滴度,然后转染大鼠下丘脑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情况,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NAi组(siRNAl,siRNA2,siRNA3)、空白细胞组和阴性序列组(siRNA—Negtive)中SOCS3的表达情况。结果将目的序列成功连接到载体上,并经测序分析证实载体构建成功。系列稀释法检测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0×10^10TU/L。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慢病毒感染大鼠下丘脑细胞后,与空白细胞组相比,3个RNAi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SOCS3表达,其中siRNAI组的抑制效果最好,可使SOCS3mRNA表达下调达80%。结论构建的pRNA-Lemi-SOCS3-GFP慢病毒载体可有效地抑制大鼠SOCS3的表达,为以SOCS3基因为靶点的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段零山 《蛇志》2006,18(3):229-230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知识的更新,绝大多数唇裂患儿在新生儿期即能得到良好治疗。通过对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新生儿从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高粱连作5年为对照(CK),研究了高粱连作3年轮作苜蓿(T1)和葱(T2),对下茬高粱生长、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轮作改善了高粱地上部的生长;T1增产16.5%,效果明显.轮作也促进了高粱根系的生长,T1和T2处理的高粱总根长是CK的1.3和1.4倍,根总表面积是CK的1.6和1.5倍,根体积是CK的2.2和1.6倍,根系生物量是CK的2.0和1.3倍,T1促进了根系在10 cm以下土层中的分布.借助Biolog法对穗花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表明,T1和T2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高于CK,且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CK的1.2和1.1倍;轮作提高了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综上,轮作苜蓿比轮作葱更能改善高粱根际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控制高粱连作障碍,提高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设施土壤C/N 比失调, 蔬菜产量下降的问题, 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 研究了秸秆还田(S1)在水肥一体化 (FG)和膜下沟灌(FP)两种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碳、氮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肥一体化 (FG)灌溉方式下的秸秆腐解率相比膜下沟灌(FP)高出10.7 个百分点。在两种灌溉方式下, 秸秆还田均增加了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 FG 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4.8%和12.4%; FP 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2.4%和2.9%。秸秆还田与FP灌溉方式结合, 增加了0-200 cm 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洗的风险。秸秆还田均降低了0-20 cm 和20-40 cm 层次土壤的pH, FG 灌溉方式下分别降低了0.17 和0.10 个单位; FP 灌溉方式下均降低了0.02 个单位。无论是灌溉方式、秸秆还田还是两者的交互作用, 均极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 其中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结合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