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设施土壤C/N比失调,蔬菜产量下降的问题,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S1)在水肥一体化(FG)和膜下沟灌(FP)两种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碳、氮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FG)灌溉方式下的秸秆腐解率相比膜下沟灌(FP)高出10.7个百分点。在两种灌溉方式下,秸秆还田均增加了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FG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4.8%和12.4%;FP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2.4%和2.9%。秸秆还田与FP灌溉方式结合,增加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洗的风险。秸秆还田均降低了0—20 cm和20—40 cm层次土壤的pH,FG灌溉方式下分别降低了0.17和0.10个单位;FP灌溉方式下均降低了0.02个单位。无论是灌溉方式、秸秆还田还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其中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结合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比较采煤沉陷区复垦前后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输出,结果显示,复垦后的能值总投入是复垦前的2.7倍,能值总输出是复垦前的3.1倍,能值投入率是复垦前的7.4倍,说明复垦后的农业生态系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人均能值用量是复垦前的2.7倍,表明复垦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由于复垦后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