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新种与皱皮杜鹃(Rhododendron wiltonii Hemsl.et Wils.)相近似,区别在于前者叶较小,长6.8~8.0 cm,宽2.0~2.5 cm,叶表面平坦而不呈泡状突起,叶背密被一层黄色至锈红色毡毛,花5~6(~9)朵,较小,长约2.5 cm,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
新型rhNDPK-A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简化纯化过程 ,获得有临床研究价值的rhNDPK -A蛋白 ,构建新型rhNDPK -A基因的表达质粒 ,利用 6×His标签以Ni+ -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方法 :将抑癌基因nm2 3-H1从质粒PBVNMH1中亚克隆于带有纯化标签的表达载体pQE4 0中。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通过镍离子螯合层析柱一步纯化法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pQE - 4 0中亚克隆的nm2 3-H1序列完全正确 ;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M15中的表达量可达 4 9.6 % ;Ni+ -NTA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后蛋白纯度为 93%。结论 :构建了带有 6×His纯化标签的新型rhNDPK -A基因表达质粒pQE -nm2 3H1,所构建质粒能高效表达目的蛋白 ,利用Ni+ -NTA亲和层析柱简便高效地纯化了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3.
一类被开发的HollingⅢ类功能反应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一类捕食种群、食饵种群同时具有收获率的HollingⅢ类功能反应生态系统,其中食饵种群具有非线性密度制约,捕食者无密度制约.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的平衡点,分析了中心焦点的阶数以及稳定性,所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不存在极限环,最后根据细焦点的稳定性判断出极限环的存在性,并验证了极限环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4.
4个观赏竹种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白纹阴阳竹( Hibanobambusa tranquillans f. shiroshima H. Okamura )、鼓节竹( Bambusa tul doides‘Swolleninternode')、花秆早竹(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f. viridisulcata P. X. Zhang et W. X. Huang)和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 Q. H. Dai)4个观赏竹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各竹种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及参数、光合和气体交换参数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规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影响4个竹种叶片净光合速率( Pn)的主要因子。测定结果表明: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PAR)或胞间CO2浓度( Ci)的提高,各竹种叶片的Pn值均逐渐增大,但增幅有一定差异;各竹种的光响应和CO2响应参数均有较大差异,其中,白纹阴阳竹叶片的表观量子产量( AQY)最低,CO2饱和点( CSP)和CO2补偿点( CCP)也较低,其他参数均最高;而花秆早竹叶片的AQY和CCP值均最高,而其他参数总体上均最低。4个竹种的光合及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曲线均有一定差异;美丽箬竹叶片Pn值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白纹阴阳竹、鼓节竹和花秆早竹叶片的Pn值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10:00和12:00;总体上看,4个竹种叶片的气孔导度( Gs)、Ci、蒸腾速率( Tr)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总体上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总影响效应由高至低进行排序,对白纹阴阳竹叶片Pn值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AR、Tr、大气CO2浓度( Ca)、Ci,对鼓节竹叶片Pn值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AR、Tr、Ca、Gs,对花秆早竹叶片Pn值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AR、Tr、Gs、气温( Ta)、Ci,对美丽箬竹叶片Pn值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AR、空气相对湿度( RH)、Ta、Ca、Tr、Gs。综合分析结果显示:4个竹种中,白纹阴阳竹光合能力最强,但对弱光的适应和利用能力较弱,CO2同化能力强且适应范围广;鼓节竹和美丽箬竹对光和CO2的利用能力和适应范围均居中;花秆早竹光合能力和CO2同化能力最差,但对弱光的适应和利用能力较强,CO2适应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