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0—2015年西南地区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区和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绿水青山”战略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1 k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集,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定量分析2000—2015年间西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并基于MODIS遥感植被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西南地区的主要地类是林地、农田和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874 km2,增长率为55.8%;农田面积减少最多,下降6211 km2,其次是草地,减少2099 km2。2000—2015年间,西南地区建设用地的转入面积最多,主要由农田(贡献率68.2%)、林地(贡献率19.2%)和草地(贡献率13.1%)转化而来,转化的区域多靠近城区。农田的转出面积和转出率分别为7079 km2和2.2%,占所有转出类型面积的46.0%。林地多由草地(贡献率61.8%)转化而来,转化区域多分布在贵州中南部和云南西部等地。全区NDVI和植被覆盖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研究区整体呈变绿趋势。其中,自然植被和农田的NDVI均显著增长,建设用地扩张地区的NDVI下降,说明自然植被和农田主导了该地区植被变化。通过残差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变绿趋势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2.
植被变绿现象一般指绿度指标统计上呈现年际增加趋势。大尺度植被变绿现象及其归因与影响研究广泛开展中。其中,量化各种驱动因素的贡献仍然十分困难,特别是土地管理影响的研究尚显不足。选择了中国农业分布最广泛的东北农业区,尝试从植被变绿的年际变化和季节特征对土地管理因素的潜在贡献进行了推断分析,并选择增强植被指数EVI作为指标。在2000—2019年期间,EVI在农田和自然植被(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分别为2.19×10-3/a(P<0.05)和1.86×10-3/a(P<0.05)(1.83×10-3/a(P<0.05)和1.94×10-3/a(P<0.05)),即处于相同量级。但是,农田EVI的增长主要集中在6—9月,增长率为4.99×10-3/a(P<0.05),而同期自然植被的增长速率仅为2.30×10-3/a(P<0.05)(林地和草地分别为1.79×10-3/a(P<0.05)和3.71×1...  相似文献   
3.
IABS模型是本研究中确立的理性化菌种选育方法,可用于高效率地筛选多种调控变株。大大减少摇瓶筛选工作量。利用IABS模型以L-异亮氨酸产生菌Brevibacterium flavumAslll为出发菌株,有目的地活化PC、HD和AHAS等酶,筛得变株23—10(α—AB rrt+Suc g+Eth rr),23—10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可产生20mg/ml以上的L-异亮氨酸,且无L-亮氨酸积累。23—10变株25代后,产酸能力毫不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