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玉米是晋南主要粮食之一,在晋南棉麦产区,是夏播作物,多于5月中、下旬在麦垅内套种或麦收后6月中、下旬回茬,常遭受玉米旋心虫的严重为害,在大发生的年份里,缺苗严重,甚至造成“毁种”。此虫在晋南发生历史已久,据洪洞县曹生村78岁老农王之亭谈,在50年前即曾发现过此虫严重为害。关于此虫的研究,已往尚少报导,1958年魏鸿钧氏曾对此虫做过介绍。在防治上,近年来当地群众多于播种前在土壤中撒入0.5%666粉或定苗后以6%可湿性666的200倍液灌注根部土壤,可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对亚洲玉米螟胚胎气管系统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霈  弓惠芬 《昆虫学报》1989,32(2):144-148
初产下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卵,经灭幼脲处理,观察发现:具有抑制几丁质合成性能的灭幼脲对该种害虫的胚胎发育阶段不导致中断,而对气管系统的发生和形成产生严重阻碍.卵内幼虫近孵化时不能开始气管呼吸,生命活动停滞,死于卵壳内.这观察结果可阐明灭幼脲的杀卵机制,并指出更好地应用灭幼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对粘虫不育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霈  王宗舜 《昆虫学报》1993,36(4):396-408
通过一系列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化学测定,研究了灭幼脲在粘虫Mythimna seporata(Walkcr)雌蛾体内及其所产卵内的作用及影响。 灭幼脲(50ppm)经雌蛾连续取食后,卵巢中DNA、RNA的合成及卵巢对血淋巴中蛋白质的吸取均被促进, 卵巢细胞核中DNA、RNA及蛋白质的含量均比正常雌蛾增加,卵巢发育及卵子形成亦被促进,产卵量正常。粘虫生殖系统未受灭幼脲的抑制。胚胎发育阶段细胞核及线粒体中DNA的含量均因雌蛾取食灭幼脲而降低,但胚胎发育并不中断,幼虫分化可达黑头期。灭幼脲导致粘虫所产卵不能孵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幼虫分化过程中体壁及气管系统的形成受到严重抑制。体壁皮细胞缩小呈扁平形,无细胞核,连成线状,有断裂;原表皮缺乏或极薄。虫体内无气管分布。幼虫死于卵壳内。灭幼脲的不育作用和直接杀卵作用实质上都是对正在分化幼虫中几丁质合成的抑制。本文对灭幼脲的毒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短光照是引起玉米螟滞育的信息,处在北纬35°—36°,东经112°—113°的山西沁水玉米螟种群,在太原控制温度25℃,人工饲料饲养下测定,其临界界光周期为14小时30分钟。当光照少于此临界期,诱发滞育;而多于此临界期,则回避滞育。对于玉米螟幼虫任一单独龄期给予短光照处理,不能或几乎不能引起滞育;而相邻虫龄连续接受短光照处理,则可导致滞育。连续接受短光照处理的时间愈长,滞育率也愈高。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自孵化后至5龄末进入滞育前的整个阶段,而非仅为3—4龄。高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短光照诱发滞育的作用;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长光照回避滞育的作用。以长光照累代处理人工饲料饲养的亚洲玉米螟至三,四十代以上、如经短光照处理则照常发生滞育,其滞育特性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