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 zinate,DG)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 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连续给予ICR小鼠各保肝药的临床等效量7天后,再以Con A造成小鼠肝损伤。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药物代谢物与转氨酶异常大鼠血清共孵育,检测DG对转氨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凋亡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DG的保肝机制。结果显示,58. 5 mg/kg DG能够改善Con A所致小鼠肝脏病理损伤,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而对AST、ALT的活性没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且DG可以抑制肝细胞凋亡(下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BAX/BCL-2的表达)和炎性反应(降低TGF-β1、COX-2、IL-6、TNF-α和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综上所述,DG可改善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群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群与肿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不仅可以与宿主共代谢,对肿瘤治疗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还可以直接促进或消除化疗药物的疗效并介导药物的毒性,从而干预肿瘤的治疗。此外,肠道微生物能够介导免疫疗法,增强患者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能力。在此综述中,我们概述了肠道微生物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揭示其对化疗药物及免疫疗法的影响,并总结多种治疗肿瘤的潜在机制。不仅展现了肠道微生物研究对临床治疗肿瘤的意义,也为临床协助肿瘤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啸  宋水均  陆茵 《生态科学》2011,30(2):111-116
控制水温在(20±0.5)℃条件下,采用Winkler法和奈氏试剂法分别测定水中的溶氧含量和氨氮含量,通过比较流水呼吸室进、出口水中的溶解氧和氨氮含量之差以确定多鳞四须鲃(Barbodes schwanenfeldi)的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多鳞四须鲃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小,关系式为Y=0.24X-0.09(R2=0.9028);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关系式为Y=-0.029X+0.3301 (R2=0.9291).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关系式为Y=-0.0008X+0.2433 (R2=0.9817);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Y=-0.050X+0.4979 (R2=0.9889).多鳞四须隹巴晚间(18:00~4:00)的耗氧率明显高于白天(6:00-1:00),排氨率则相反,白天的排氨率相对较高,表明多鳞四须鲃巴属于"昼伏夜出"型鱼类.多鳞四须啬巴的窒息点为1.2572mg·L-1,耐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