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气体植物激素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胁迫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通过20多年的研究,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勾画出一条自内质网膜受体至细胞核内转录因子的线性乙烯信号转导通路.本文概述了研究乙烯信号转导的方法及乙烯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阐述了最新发现的乙烯信号从内质网膜传递到细胞核的分子机制,即原本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EIN2蛋白其C端被剪切之后进入细胞核,然后通过抑制EBF1/2而稳定转录因子EIN3/EIL1;根据最近多个小组报道EIN3/EIL1直接调控除乙烯响应基因之外的其他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提出了EIN3/EIL1可以作为网络节点整合多条信号通路的新观点;通过分析不同信号通路调控EIN3/EIL1的方式,发现不仅EIN3/EIL1的蛋白稳定性受到调控,而且其转录活性还受到诸如JAZ,DELLA等转录调节因子的调控.本文展望了未来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安丰英  郭红卫 《植物学报》2006,23(5):531-542
气态植物激素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分子遗传研究已建立从信号感知到转录调控的乙烯信号转导线性模型。拟南芥共有5个乙烯受体ETR1、ERS1、ETR2、ERS2和EIN4, 目前已知ETR1定位在内质网上, 与类似于Raf的蛋白激酶CTR1协同负调控乙烯反应。EIN2和EIN3/EILs位于CTR1下游, 正调控乙烯反应。两个F-box蛋白EBF1和EBF2通过泛素/26S蛋白体降解途径调控EIN3的稳定性。5’→3’的外切核酸酶EIN5通过启动EBF1和EBF2 mRNA的降解, 拮抗EBF1和EBF2对EIN3的负反馈调控。目前对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组分的生化功能和乙烯下游反应途径的了解甚少,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与其它途径之间还存在着广泛的交叉反应,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大大增加我们对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乙烯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气态植物激素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分子遗传研究已建立从信号感知到转录调控的乙烯信号转导线性模型。拟南芥共有5个乙烯受体ETR1、ERS1、ETR2、ERS2和EIN4,目前已知ETR1定位在内质网上,与类似于Raf的蛋白激酶CTR1协同负调控乙烯反应。EIN2和EIN3/EILs位于CTR1下游,正调控乙烯反应。两个F-box蛋白EBF1和EBF2通过泛素/26S蛋白体降解途径调控EIN3的稳定性。5'→3'的外切核酸酶EIN5通过启动EBF1和EBF2 mRNA的降解,拮抗EBF1和EBF2对EIN3的负反馈调控。目前对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组分的生化功能和乙烯下游反应途径的了解甚少,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与其它途径之间还存在着广泛的交叉反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大大增加我们对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温兴  晋莲  郭红卫 《植物学报》2021,56(2):138-141
为应对持续不断的环境压力和逆境胁迫, 植物需要整合内部和外部信息来调整自身的生长发育, 以适应环境。其中, 可溶性糖不仅是基础能量和营养代谢的必需分子, 也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胁迫的信号分子。然而, 植物整合糖信号, 平衡营养代谢和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最近, 福建农林大学熊延团队发现, 居于植物营养感受通路中心地位的TOR激酶能够直接磷酸化乙烯信号核心组分EIN2蛋白, 形成1个葡萄糖-TOR-EIN2的营养感受和调控轴心。植物通过不同的蛋白激酶(TOR和CTR1)精确调控EIN2不同位点的磷酸化, 从而使EIN2成为葡萄糖信号和乙烯信号的交叉中心, 精巧地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模式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缺乏成熟的药用模式生物研究体系已成为阻碍天然药物生物合成研究发展的重要瓶颈.灵芝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药用生物之一,具有模式生物的鲜明特征:世代短、子代多、基因组小、培养条件简单、可进行遗传转化、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等.灵芝多元化的次生代谢途径使其成为研究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理想模式生物.近期,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完成为灵芝成为模式生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药用模式真菌,灵芝将在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研究、药用真菌发育生物学及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推广灵芝成为一种新的模式生物将有利于整合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和研究策略,进而深入阐明次生代谢研究领域中具有普遍性的机制和规律,为建设高效可控的天然药物合成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琼  何文容  张新岩  郭红卫 《生命科学》2010,(11):1167-1172
乙烯信号途径的建立得益于一系列的突变体研究,EIN3是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核心转录因子,EIN3的蛋白质含量严格受F-BOX蛋白EBF1/EBF2的降解调控。为了进一步挖掘乙烯信号途径的新组分和深入研究EIN3及其下游的信号组分,作者筛选了四个不同来源的T-DNA库,并利用转基因植物EIN3ox作为遗传背景,进行了EIN3下游的抑制子筛选工作,还利用化学遗传学的方法筛选了四个小分子库。  相似文献   
7.
枝状枝孢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1例枝状枝孢引起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采用10%KOH镜检、真菌培养、小培养、温度试验、明胶液化试验、体外药敏试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损脓液10%KOH镜检见有棕黄色分隔菌丝;沙堡弱培养基(SDA)培养出局限性、绒状、橄榄绿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小培养,孢梗多侧生于菌丝上,不分枝,产孢后不延伸、不膨大,淡褐色,具孢痕,枝孢呈长三角形,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于其上,形成分枝的孢子链;最适应生长温度为25—27℃;能液化明胶。因此,本菌株符合枝状枝孢特征。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肉芽肿病理相,伴有真菌菌丝孢子侵犯,诊断为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给予患者口服0.4g/d,8周后皮损基本消退,目前仍在服药及随访。结论本病例的致病菌为枝状枝孢,选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