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DNA 分子的研究方法在物种分类及系统学、生态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但针对动物DNA取样方法的比较研究整体上较为缺乏。动物DNA取样要在对实验对象造成最小化影响和获得满足研究需要的DNA之间保持平衡,这需要不断探索取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本研究以人工繁育的水生有尾两栖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比较口腔拭子、皮肤拭子、皮肤脱落物和尾静脉采血4种取样方式对DNA质量的影响。另外,基于其中皮肤拭子样品,进一步比较试剂盒法、高盐法、苯酚氯仿法和磁珠法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非损害性取样方法均能获取目标物种的DNA,且均未对取样对象的行为或适合度产生明显影响,但在DNA质量和浓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相对最好的为尾静脉采血,其次是口腔拭子和皮肤拭子,最差的为皮肤脱落物样品。而基于皮肤拭子样品采用4种不同DNA提取方法所获得的DNA效果整体差异不大。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大鲵作为水生和非皮毛类动物的代表类群,研究并总结了不同DNA取样方法和提取方式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可为未来中国大鲵或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的非损害性取样方法及相关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