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该研究采用培养法与荧光显微计数法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水体和底沙的细菌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监测主要环境因子, 包括水温、盐度、pH、溶解氧、水体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底质总氮(TN)、总磷(TP), 旨在掌握方斑东风螺养殖环境中细菌数量变化情况, 并探讨细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东风螺养成期水体总细菌(WTB)、异养菌(WHB)、弧菌(WV)数量分别为: 4.15×104—4.36×106 cells•mL–1、4.13×103—9.67×105 CFU•mL–1、1.83×102— 1.42×104 CFU•mL–1; 底沙中异养细菌(SHB)和弧菌(SV)数量分别为:1.26×106—3.69×107 CFU•g–1和6.25×104—2.07×106 CFU•g–1; 水体总细菌显著高于水体及底沙中异养菌及弧菌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水体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P<0.01)和亚硝酸盐氮(P<0.05)呈显著负相关, 与氨氮呈正相关(P<0.05); 水体异养菌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与溶解氧极显著负相关(P<0.01); 水体弧菌数量与温度呈负相关(P<0.05); 底沙弧菌数量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底沙异养菌(SHB)与各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与溶解氧在该养殖系统中占重要地位, 不同时期环境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合浦珠母贝幼虫至稚贝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变化及内部器官改变的内在规律, 掌握其形态和器官与运动和摄食行为之间的关联。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整个幼虫生长发育及变态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特征进行了系列观察和性状测量; 利用非线性回归参数拟合, 描述各形态性状生长特点及不同属性之间的联系; 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其运动与摄食过程。结果显示, 幼虫在正常生长过程中, 其壳长生长方式为加速正增长、壳高为减速正增长、绞合线长为加速负增长, 壳高相对于壳长的生长为快速生长、绞合线长相对于壳长为慢速生长。幼虫生长至壳长为(209.26±9.22) μm时, 内部器官发生改变, 面盘开始逐渐退化从而发育成鳃, 斧足逐渐形成; 壳长生长至(234.30±14.00) μm时, 次生壳开始长出, 外部形态逐渐向稚贝转变。稚贝阶段, 其鳃丝长、鳃丝间距和鳃丝数量相对于壳长的生长均表现为慢速生长。幼虫在水中的运动和摄食过程主要依靠面盘外周纤毛的摆动来完成, 俯视观幼虫绕不规则圆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垂直观幼虫螺旋上升或下降。稚贝阶段, 依靠斧足的往复伸缩来完成爬行, 依靠鳃的过滤完成摄食。在幼虫变态过程中, 面盘退化至鳃具备滤食功能期间, 变态幼虫运动功能降低, 摄食能力丧失, 依靠自身能量储备来完成生长和器官发育, 这一过程是苗种培育中的重要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基因突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及其表型的影响。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MEF2A质粒(WT组)、21个核苷酸缺失突变型(△21,显性负突变)MEF2A质粒(△21组)以及MEF2A siRNA(siRNA组)转染进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溴化噻唑基蓝四唑(MTT)法和Millicell小室观察各组VSMC的增殖和迁移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VSMC之间MEF2A蛋白、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ctin)、SM22α、骨桥蛋白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表达差异。结果:MEF2A△21组和MEF2A siRNA组的VSMC增殖增加,迁移数量增多;同时此两组中α-SM-actin和SM22α表达减少,骨桥蛋白表达增加;磷酸化p38和ERK1/2表达也明显增强。结论:MEF2A基因显性负突变及沉默可使VSMC向合成型转化,其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加。而p38和ERK1/2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MEF2A基因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