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得到11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咖啡碱(1),1,7-二甲基次黄嘌呤(2),1-甲基次黄嘌呤(3),7,9-二甲基-6-氮甲基嘌呤-8-酮(4),7-甲基腺嘌呤(5),1,7-二甲基嘌呤-6,8-二酮(6),尿嘧啶(7),胸腺嘧啶(8)2,’-脱氧尿嘧啶核苷(9)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0),3-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11)。其中化合物2~6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海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是苯酚类、黄酮类和二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氧化、抗病毒、细胞毒性、抑制海藻生长和抗污损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南海柳珊瑚鳞海底柏Melitodes squarnata Nutting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通过用工业乙醇:二氯甲烷(2∶1)进行了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和薄层制备等方法对鳞海底柏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利用波谱分析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从鳞海底柏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longanenone E(1),malonganenone D(2),nuttingin A(3),腺嘌呤核苷(4),1,3,7-三甲基黄嘌呤(5),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6),3-甲基-6-次黄嘌呤(7),2'-脱氧尿苷(8),(22E,24R)-ergosta-8 (14),22-dien-3β,5α,6β,7α-tetrol(9),(22E)-胆甾-5,22-二烯-3β-醇(10),胆甾醇(11),(2S,3S,4R)-N-hexadecanoyl-2-amino-1,3,4-eicosanetriol( 12),(2S,2'R,3R,4E,8E)-N-2'- Hydroxytetradecanoyl-2-amino-9-methyl-4,8-octadecaa-diene-1,3-diol(13),鲨肝醇(14),十六烷基甘油醚(15),三油酸甘油酯(16)和4-hydroxy-2,3-dimetlhy1-2-nonen-4-olide(17).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影响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化学通讯位点选择的生态因素,于2016年3月和10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线法对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共发现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33个,基于这些位点和海拔、坡度、竹林分布等10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Max Ent)模型对该区域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竹林分布(56.90%)和距山脊距离(29.90%)2个环境变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6.80%,是影响该区域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主要生态因子。依据Max Ent模型最大约登指数,将结果分为适宜和不适宜2种类型,其中,适宜面积为15 187.50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4.22%,主要位于保护区中部、保护区南北部分别与宝顶沟和白河自然保护区交界区域;不适宜面积为29 197.20 hm~2,占65.78%。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本研究为保护区合理安排保护行动的时段和区域、提升大熊猫的保护成效提供了数据支撑,对进一步推动野生大熊猫保护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7年4—8月,利用瞬时扫描法和红外相机调查法对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日活动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春、夏季绿尾虹雉的活动时间主要用于移动(38.04%),其次是取食(33.96%)、观望(17.01%)和静栖(7.05%),用于社会(2.14%)、保养(1.54%)和繁殖(0.27%)的时间较少;2)取食行为早晚的频次较高,静栖和保养行为在午后具有明显高峰,社会行为在清晨和夜宿前达到峰值;3)静栖、社会和保养行为节律存在性别和季节差异,繁殖行为节律存在性别差异;4)与笼养种群相比,野生绿尾虹雉的取食时间占比更大,静栖行为占比更少,移动、社会、繁殖和观望行为节律存在差异。了解野生绿尾虹雉的行为特征是保护该物种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为人工圈养种群的管理提供参考,今后应重视其野外生态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