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指数法(ICFI)评价6~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418例6~23月龄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喂养建议建立喂养指数体系(包括母乳喂养、奶瓶喂养、膳食多样性、食物频率和喂养频率),进行ICFI评分。结果:本次共调查1418例婴幼儿,男766例(54.02 %),女652例(45.98 %)。6~8月龄组482例(33.99 %),9~11月龄组457例(32.23 %),12~23月龄组479例(33.78 %)。母乳喂养率为45.06 %,随月龄增加母乳喂养率降低(x2=234.486,P<0.05)。奶瓶喂养率为74.75 %,随月龄增加奶瓶喂养率升高(x2=75.671,P<0.05)。膳食多样性总满分率为67.42 %,满分率随月龄增加而增加(x2=154.146,P<0.05)。6~8、9~11月龄食物频率总满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谷类、蔬菜/水果、蛋/鱼/禽肉类、豆类及其制品、畜肉类;12~23月龄依次为奶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蛋/鱼/禽肉类、畜肉类、豆类及其制品。三个月龄组间食物频率评分随月龄增加而增加(F=1240.819,P<0.05)。喂养频率满分率为41.11 %(583/1418),随月龄增加而降低(x2=149.05,P<0.05)。结论:ICFI可客观地反映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目前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喂养状况随着月龄减小而变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危儿随访情况并对其父母生命质量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400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00例高危儿的高危因素,统计随访次数,分析随访次数1~2次的高危儿的失访原因,同时采用SF-36量表评估高危儿父母与正常儿父母的生命质量。结果: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400例高危儿的高危因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和(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母亲高危因素、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占比分别为74.00%、18.50%、13.25%、6.75%、2.75%、2.50%、1.25%、2.00%。400例高危儿中随访次数1~2次183例,占比45.75%,3~5次57例,占比14.25%,≥6次人数160例,占比40.00%。183例随访次数1~2次高危儿失访原因主要是有问题再来医院、孩子正常、不了解随访重要性、自己有育儿经验、孩子小,不方便等。高危儿父母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低于正常儿父母(均P<0.05)。结论:高危儿的随访失访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父母的主观意识有关,此外,高危儿父母生命质量降低,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加强高危儿系统管理以及对高危儿父母的宣教力度,从而降低失访率,提高高危儿父母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