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甘薯的染色体很小,而且数量较多(2n=90),同时又是六倍体植物,减数分裂行为较为复杂,所以,其减数分裂的细胞学观察也很困难。国内很少研究,国外报道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醋酸洋红压片法。但染色体分散不好,细胞质着色深,很难获得理想的分裂相,作减数分裂遗传分析时,往往还得借助人工绘图加以说明。本试验对醋酸洋红压片技术略加改良,采用压片(醋酸洋红)—简易水解(浓盐酸:纯酒精=1:1)—压片(石碳酸品红)流  相似文献   
2.
植物杂种的遗传分析,除应用形态学、细胞学等方法外,尚可利用同工酶分析技术。在这方面,国内李继耕等对玉米杂种;易琼华等对杂交稻;吴郁文等对小麦、黑麦和小黑麦;李玉湘对油菜与白菜的种间杂种等都进行了同工酶分析,展示了同工酶分析杂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对玉米生长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NCMC)水溶液处理玉米种子,能够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处理玉米果穗能够提高玉米未成熟籽粒的可溶性蛋白以及成熟种子的贮藏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有调节功能.本文还初步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调控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羧甲基壳聚糖(NCMC) 处理玉米开花期果穗,发育中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 、谷氨酸脱氢酶(GDH) 及谷丙转氨酶(GPT) 活性均明显增强,而蛋白水解酶活性下降。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离体玉米籽粒酶提取液,酶液中GDH 活性明显提高。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玉米果穗,其发育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和成熟种子中贮藏蛋白含量明显提高。这都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氮代谢、蛋白质合成与积累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感染有甘薯羽状驳病毒的牵牛(I.Nil)叶片,通过超速离心,Csc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SPFMV粒子,每千克叶片可得病毒13-15毫克。电镜观察病毒粒子长度范围在820-860nm,也可见到900nm以上的特长粒子。病毒提纯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80=1.21,免疫电镜检查,该病毒与SPFMV抗血清起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7.
甘薯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3份甘薯属不同倍性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目与材料倍性无明显相关性;二倍体或四倍体野生种的种间酶谱差异显著;六倍体野生种不同株系间以及六倍体栽培种甘薯的不同品种间酶谱差异较小;但栽培种甘薯与六倍体野生种I.trifida(6x)、四倍体野生种I.littoralis(4x)以及二倍体野生种I.trifida(2x)的酶谱有4条明显共同标记带,表明其间有一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种间杂交技术将I pomoea属野生种的 优良种质导人甘薯,是甘薯育种的一条新途径, 打破了甘薯常规育种品种间杂交的局限性。日 本1975年育成具有1/8六倍体野生种1. trifida (6x)血统的抗病、高产新品种“南丰,。江 苏农科院从七十年代开始由国内外引进和征集 I pomoea属野生种,并直接或间接利用六倍体 野生种种质与甘薯栽培种杂交,先后获得403- 109, 404-16等高产、高淀粉、抗病新材料。为 扩大野生种质利用范围,甘薯种间杂交对象已 逐渐扩展到1 pomoea属低倍体野生种。日本 小林正分别做过二倍体玫:,、凡::、四倍体凡33,% K,与甘薯栽培种的杂交。但国内迄今未见有 关这方面的报道。本文仅就甘薯栽培种与四倍 体近缘野生种海滨野牵牛(littoralis)的种间 杂交亲和性及杂种形态学变异作一初步分  相似文献   
9.
薛启汉  Hens.  GG 《遗传学报》1989,16(4):276-281
用放线菌素D处理辣椒愈伤组织,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离体增殖,并诱发染色体数量与结构变异。细胞核DNA荧光染色测定,表明放线菌素D干扰了DNA合成复制,是导致离体细胞染色体变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