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牛科是哺乳纲中物种数量最多的有蹄类动物类群, 在全球广泛分布,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作用。我国的牛科动物多样性较高, 据历史文献记载共有33种。然而, 自20世纪中期以来, 我国人口快速扩张,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对环境改造强度空前, 许多野生牛科动物的种群和栖息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 历史资料记载的物种分布是否依然符合现状, 至今未见系统和全面的评估, 不利于对我国动物资源情况的掌握和保护。为此, 我们系统检索并分析了2008年至今(2020年8月31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432篇学术论文, 以近年报道的红外相机调查结果为核心, 对28种牛科动物的分布以及15种牛科动物的种群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估。经整理分析: (1)近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显示, 中国目前有确凿分布证据的野生牛科动物有28种, 包括16种国家I级和1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涉及20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其中, 红鬣羚(Capricornis rubidus)属于中国新记录物种。(2)在省级区划层面, 记录到牛科动物物种数量最多的是西藏(n = 11)和甘肃(n = 11), 其次是新疆(n = 10)、青海(n = 7), 以及四川、内蒙古和云南(均为6种)。(3)分布省域最多的牛科动物是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省区, n = 16), 其次是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 n = 11)和岩羊(Pseudois nayaur, n = 8)。(4)据历史资料记载, 6种未见分布报道的牛科动物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云南, 分别是阿尔泰盘羊(Ovis ammon)、哈萨克盘羊(O. collium)、大额牛(Bos frontalis)、野水牛(B. arnee)、爪哇野牛(B. javanicus)和缅甸斑羚(Naemorhedus evansi)。(5)中华斑羚、赤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中华鬣羚、岩羊、北山羊(Capra sibirica)、野牦牛(Bubalus arnee)在IUCN公布的分布区外有新分布记录, 建议及时修订和更新。本研究首次对中国牛科动物的分布以及种群现状进行了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为后续调查需要重点关注的物种和区域以及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调整时间分配和空间利用是有蹄类应对食物资源和环境胁迫周期性波动的常见生存策略。为探索高山有蹄类对这种波动的行为响应和策略,于2018年6月-2019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进行了调查,并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初步分析了它们的昼夜活动时空动态(所涉及分析的数据监测时间为2018年7月底至2019年8月初)。基于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预测岩羊的昼夜活动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空间类型将呈现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岩羊的行为基本符合预测:(1)岩羊夏季昼间和冬季夜间较多出现在林缘(夏季昼间:43.64±3.39;冬季夜间:10.00±0.26)和林内(夏季昼间:34.21±3.21,P=0.065;冬季夜间:8.40±0.64,P=0.026),可能与躲避极端气温有关;(2)岩羊在食物较匮乏的冬季,夜间的活动强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冬季:23.00±0.73;春季:2.00±0.39;夏季:4.80±1.36;秋季:15.00±1.31),且在昼间选择易于觅食的草甸生境内活动(林缘:31.79±3.54,草甸:22.79±3.16;P=0.081)。有趣的是,岩羊冬季夜间更多选择林缘(10.00±0.26),而非预期的林内生境(8.40±0.64,P=0.026)。岩羊在夜宿地附近(林缘)活动强度最大可能是权衡食物和环境胁迫的结果。因为,夜间集中在距离夜宿地和觅食地都比较近的环境中活动,无疑是一种经济的选择。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高山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基于本研究的发现,建议更多关注高山物种的生存状况和高山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为认识和评价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