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存  董金波 《生物磁学》2009,(13):2581-2583
类风湿关节炎是机体对自身滑膜发生免疫反应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滑膜增生和多种炎症细胞的浸润。滑膜增生的有关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滑膜细胞和炎症浸润细胞数量增加及凋亡相对减少,即细胞凋亡程度不及增殖程度所致。Fas/FasL系统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影响滑膜细胞的Fas/FasL表达可以诱导其凋亡。本文对Fas/FasL的性质、结构、功能、Fas/FasL与RA发病机制及RA治疗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Neuritin在大鼠脑外伤合并骨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的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及血清中变化,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加速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为临床难治性骨创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取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组8只、B组单纯骨折组40只、C组单纯脑外伤组8只及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40只,做股骨骨折和采用脑损伤液压装置建脑损伤模型,术后3、7、14、21、28天取血离心,ELISA法测血清中的Neuritin值。分时间处死B组和D组,取骨痂做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各时间点骨痂中Neuritin的变化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并显色强。D组1w至3w时的Neuritin阳性细胞百分数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但4周时(P>0.05)。②血清浓度值:A组值(81.37±1.37),B组、C组、D组3天(94.94±3.77 107.28±3.46 118.35±1.43)逐渐升高,2周达到高峰(110.18±1.48131.89±3.26 161.48±1.46),然后下降,3d至3w时各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4周下降为略高于正常(P>0.05)结论:血清和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Neuritin可能是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时促进骨折修复的重要因素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机体多层面、多途径调节,而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生长因子的参与.方法:通过对有关生长因子文章的筛查,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和权威性的文章将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愈合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促进骨折愈合.结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也进入分子水平.目前,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骨发生、诱导、修复和骨量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明确作用机制,尤其是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先采用VSD治疗,游离植皮术后继续给予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皮片成活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的技术而言,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医疗费用急剧上升,使得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社会保障部门都在采取不同措施,以期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检测、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制定的医疗护理服务程序,它与传统医疗护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患者本人能参与其中增加了患者知情权,而且提高了整个医疗过程的团队协作精神,并改善医疗、护理的持续活动.临床路径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是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临床路径的应用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就临床路径的概念、起源、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实施步骤等进行描述,阐明应用临床路径的意义,并对其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魏勇  董金波  李长俊  张振东 《生物磁学》2011,(19):3683-3686
目的:通过检测脑外伤患者、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NG3F,neuritin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根据其含量的变化,判断与骨折愈合速度的相关性,寻找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方法:收集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患者各80例、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60例、健康体检人群20例。选取外伤后3天、10天、2周抽取所有实验对象的静脉血,应用ELISA技术测定标本中NGF与Neuritin的含量。结果:损伤后每个时间段里,患者血清中NGF、neuritin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最高。血清NGF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含量明显升高,为(0.86±0.21),伤后10天为(1.47±0.29)。14天为(2.07±0.21),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neuritin血清含量在伤后第3天略有升高为(83.47±18.85),10天(108.50±31.65),2周(91.86±21.12).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说明与骨折愈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两种因子可能在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共同起作用,从而,推测可能是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关节腔内注射强力霉素对兔制动性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及实验组24只,试验组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4周随机选取6只处死左膝关节取材证实造模成功后剩余18只为左膝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1.33%的强力霉素0.3毫升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阴性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0.3毫升左膝关节腔注射,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于8周处死取材.观察指标包括关节软骨大体形态,软骨Mankin's评分,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及滑膜细胞白介素-1(IL-1)表达.结果:强力霉素治疗组软骨面退变明显轻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软骨大体评分,Mankin评分,MMP-3表达及滑膜IL-1表达亦显著降低.结论:强力霉素关节腔内注射对兔制动性骨关节炎模型软骨退变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反义uPAR质粒对在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2只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大鼠从模型,15日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为模型对照组、空质粒治疗组、重组质粒治疗组,后2组踝关节腔内分别注射空质粒及重组反义uPAR表达质粒,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关节滑膜大体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踝关节滑膜uPAR,VEGF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治疗组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及空质粒治疗组(p<0.01).uPAR和VEGF定位于滑膜组织细胞质,uPAR及VEGF表达结果,重组质粒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空质粒治疗组(p<0.01).反义uPAR表达质粒可以显著抑制大鼠滑膜组织uPAR、VEGF的表达.结论:反义uPAR表达质粒对AA大鼠滑膜血管翳及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滑膜大部分切除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长期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9月至2006年5月.对19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大部分切除术,随访3-11年,平均随访6.5年,手术前后按Ishikawa标准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周:优良率为89.5%;术后半年:优良率为79.0%;术后6.3年:优良率为42.1%.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大部分切除治疗膝关节RA,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较差.关节镜下滑膜全部切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主要由来源于神经嵴的神经元支配的靶组织产生,其被这些神经元轴突摄取后逆行运输至胞体,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神经细胞的基因转录而发挥生物效应,维持神经元的存活、刺激轴突的生长.并对外周神经的发育、营养起重要的作用.在骨组织和骨折骨痴中均可见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神经生长因子主要是通过促进骨折部位神经的再生参与骨折修复.骨折愈合的机制十分复杂,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作用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和相互交叉的,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虽然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