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单个植入前胚胎mRNA差异显示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优化和建立了单个植入前胚胎的mRNA差异显示(single preimplantation embryo 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action,SPEDDRT-PCR).以小鼠单个成熟的卵母细胞和单个的2细胞期胚胎作为起始材料,比较二者之间基因的表达差异.选择在卵母细胞中不表达而在2细胞期表达的差异片段.进行GenBank检索和表达序列标签(EST)库电子克隆.与多胚研究方法一样,由线粒体编码的和2细胞特异表达的NADH脱氢酶亚单位2和ATPase 6证实了SPEDDRT-PCR方法是可行而且可靠的,是一种需要材料极少、应用广泛而有效的基因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2.
牡丹组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干燥根皮自古以来就有入药的传统,尤其在中药和民族药中被广泛使用。为阐明牡丹组植物在古籍中的记载情况和民族药中的利用现状,该文对中国八部经典医学古籍、37部地方志和民族药传统知识进行整理,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对牡丹组植物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的入药种类、地理分布、入药部位、炮制方法和功效等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考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牡丹组植物种类被考证为2种,分别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滇牡丹(P.delavayi),有14种炮制方法和18类功效;现有9个民族药使用4种牡丹组植物入药,为牡丹(P.suffruticosa)、滇牡丹(P.delavayi)、紫斑牡丹(P.rockii)和四川牡丹(P.decomposita);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牡丹(P.suffruticosa)入药的频率高于其他品种;古籍以根、丹皮和花入药与民族药记载相一致,入药部位以根和丹皮的使用频率最高。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肺炎、急性高烧、乌头中毒、急性阑尾炎、中风、癫疾、炭疽,以及安神、润泽肌肤等多种药用、保健和护肤功效,为该类植物资源的研发提供了知识原型和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兔植入前移核胚中发育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早期胚胎发育相关的一些重要基因异常表达致使克隆胚细胞核的再程序化过程受阻,是导致动物克隆失败的重要原因.为了分离鉴定再程序化相关基因,我们改进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成功地建立了单胚差示技术体系.以不同发育时期的兔克隆胚(MⅡ卵、2细胞、4细胞、8~16细胞克隆胚胎)为材料进行单胚差示, 分离了80个差异片段.经反向RNA印迹验证、亚克隆、序列分析及NCBI GenBank数据库检索, 结果表明:A028片段与CstF3基因有93%的同源性, 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有阶段特异性, 该基因在兔克隆胚的早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NA印迹显示:该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只在卵巢中有表达.这项研究为再程序化相关基因全长的克隆及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插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曹增余杨立新(山东省淄博市教研室,255033)(周村区实验中学,255300)1插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遵照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地位、作用、特点,在插图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1插图教学与传授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赤芍和白芍新鲜花瓣正己烷提取成分比较分析。方法:正己烷浸出法提取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赤芍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33种化学成分;白芍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二者中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二十三烷,二十五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等。赤芍花瓣含有更多小分子芳香类成分,如苯乙醇、法尼醇类等;白芍缺少这些成分,其芳香类成分有β-沉香醇、反式-橙花椒醇等。结论:赤芍(野生芍药)与白芍(栽培芍药)花瓣芳香气成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赵燕强  赵颖  杨立新 《广西植物》2023,43(10):1941-1953
青刺(Prinsepia utilis)为滇西北多民族地区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落叶灌木,被该地区的社区群众广泛使用于传统文化、医药、食用等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刺及相关的传统知识面临消失的危险。为探讨该地区青刺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该文基于民族植物学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理活性测试的方法,对青刺主要传统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护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滇西北多民族聚居区,青刺被广泛用于围栏防护或防风固土、皮肤外伤的治疗、食用等多种传统用途;(2)从青刺不同部位的提取物中检测到没食子酸、槲皮素等10个有护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3)青刺嫩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高于其发酵产物和青刺果提取物;(4)传统利用频率最高的青刺果油呈现出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不同产地和工艺之间抗氧化活性有差异。该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青刺传统护肤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相关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刺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及深度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树木年轮样本构造特征图像实现物种识别的自动化。本研究通过建立树木年轮样本构造特征图像集,选用LeNet、AlexNet、GoogLeNet和VGGNet 4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基于树木年轮横切面的计算机自动化树种精准识别,进而确定各模型的树种识别准确率,明晰不同树种在自动识别中的混淆情况,探测不同模型识别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 本研究训练的用于树种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4个模型中GoogLeNet模型树种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6.7%,LeNet模型识别准确率最低(66.4%);不同模型对于所选树种的识别结果具有一致性,表现为对蒙古栎识别准确率最高(AlexNet模型识别率达到100%),对臭冷杉的识别准确率最低。本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结构树种的识别混淆情况。模型在科和属水平的识别准确率高于种水平;阔叶树种因其显著的结构差异容易区分,阔叶树树种的识别准确率高于针叶树。总体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探测了树木年轮特征的深层信息,达到树种的精准识别,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自动树种初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FactorsAffectingElectro-FusionandElectro-ActivationInSerialNuclearTransplantationInGoat(Carpahircus)EmbryoWANGYu-ge(王玉阁);ZOUX...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构建了含有hDAF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以便研究hDAF基因能否消除异种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采用DNA重组的方法构建hDAF基因的表达载体pSP64HP(Fig.1)。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将其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小鼠体内,建立转基因小鼠。再通过Dot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方法对出生小鼠的基因组特征进行查证。 连续两次对直接裂解菌液做PCR扩增,筛选出重组质粒(Fig.2&3),酶切图谱(Fig.4)和Southern杂交(Fig.5)分析结果与预期吻合,出现预期条带;小鼠受精卵注射后存活比率为77.9%,受精卵的发育率为3.4%,出生小鼠中,10.5%出现清晰杂交信号。 表明:hDAF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小鼠2-细胞胚胎ATP合成酶6基因特异表达分析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子基因组活化是小鼠胚胎早期发育由细胞质调控向核调控转变的关键 .小鼠合子基因组活化发生在 2 细胞胚胎阶段 ,通过对 2 细胞胚胎阶段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分析 ,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早期小鼠胚胎的发育机理 .用DD RTPCR技术 ,从单个小鼠 2 细胞胚胎与成熟卵母细胞 (MII细胞 )中分离了 2个差异片段 ,片段 2同小鼠睾丸中表达的一个未知片段具有高度同源性 .经过cDNA文库构建、筛选 ,分离到其全长cDNA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为小鼠ATP合成酶亚单位 6基因 .ATP合成酶亚单位 6基因由线粒体DNA编码 ,与细胞内ATP的合成相关 .小鼠 2 细胞胚胎特异表达的ATP合成酶亚单位 6基因可能与胚胎正常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