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国昌  梁海燕 《广西植物》2018,38(6):788-794
为了解河南省板蓝根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该研究采用5点随机取样,通过网捕法和目测法调查并记录了板蓝根植株及地面上的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河南省板蓝根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共采集到2 613头,隶属于2纲10目39科61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和捕食性种类均为24种(各占39.34%),寄生性种类4种(占6.56%),中性种类9种(占14.75%)。蜘蛛的种类占群落总种数的比例最高(为21.31%),表明田间的蜘蛛种类最丰富。鳞翅目物种的个体数量远大于其他的目,占群落个体数的43.78%。菜青虫和小菜蛾的相对丰盛度最高,分别为0.184 8和0.162 6,说明二者是河南省板蓝根田的优势害虫。捕食性集团的均匀度指数最高,寄生性集团的优势度指数最高,其中小菜蛾幼虫的寄生性天敌菜蛾盘绒茧蜂的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zNoseTM分析被害茶树的挥发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植物挥发物分析手段相比,zNoseTM具有采样时间短、快速分析、便于携带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以茶树为研究对象,应用GC-MS、zNoseTM对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茶树挥发物进行了同步分析;并发挥zNoseTM采样时间短、快速分析的优势,研究了机械损伤茶树叶片后,4-甲基-3-戊烯醛、顺-3-己烯醇、顺-3-己烯醇醋酸酯等3种绿叶气味物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GC-MS与zNoseTM对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茶树挥发物的定性分析结果差别不大;但两者测定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茶树挥发物中顺-3-己烯醇、苯乙腈、吲哚、反-石竹烯等4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有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zNoseTM测定发现,无论磨损还是针扎损伤新叶,机械损伤的程度越大,3种绿叶气味物质的释放量越大;新、老叶片在遭受同样的机械损伤后,3种绿叶气味物质的释放不完全相同;新叶经针扎损伤后,3种绿叶气味物质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不同.就zNoseTM在植物挥发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温室中培养的龙井43茶树2年生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正常茶树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的日节律,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和机械损伤诱导不同叶位叶片PPO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正常茶树叶片中PPO活性高峰出现在4:00;MeJA处理茶树30 h后,其叶片PPO活性与对照间呈现显著差异,于处理后174 h达到最高峰;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发现,MeJA诱导茶树叶片PPO基因表达量最高峰出现在处理后126 h,比生化测定结果提前了48 h.机械损伤可诱导处理叶及其下叶位叶片PPO活性迅速升高,表现出一定系统性;机械损伤叶片与系统诱导叶片间PPO活性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平行,但机械损伤叶片中PPO活性始终高于系统诱导叶片.本研究证明,MeJA和机械损伤均可诱导茶树叶片中PPO活性的显著增强,进一步证实茉莉酸(JA)信号转导途径在茶树的直接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曼飞  李孟园  姜岩  孟召娜  谭畅  王国昌  边磊 《昆虫学报》2022,65(10):1277-1286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及其明暗适应中的变化,探究其调光机制。【方法】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了灰茶尺蠖成虫复眼的小眼数量、间角、直径和曲率半径等外部参数,并通过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察了复眼的内部超微结构;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在明暗环境中分别适应2 h后晶锥结构及色素颗粒的位置变化。【结果】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呈半球形,雌、雄虫单个复眼分别有2 502±105和3 123±78个小眼。小眼自远端至近端由角膜、晶锥、透明区构成的屈光层和由15个视网膜细胞构成的感光层组成。2个初级色素细胞包裹着晶锥,自角膜近端延伸至视网膜细胞核区的远端;每个小眼外围由6个次级色素细胞围绕,自角膜近端延伸至基膜;在透明区内14个视网膜细胞聚集成束(非感杆束),远端与晶锥束末端连接,在感光层内形成闭合型感杆束,延伸至第15个视网膜细胞(基部视网膜细胞)。在明暗适应时,灰茶尺蠖复眼的晶锥细胞间出现开闭,色素颗粒进行纵向位移,以适应外界的光强度的变化。【结论】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属于重叠像眼,感杆束为“14+1”模式;屏蔽色素颗粒的移动是其复眼适应外界光强度变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捕食螨化学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霞  王国昌  孙晓玲  陈宗懋 《生态学报》2010,30(15):4206-4212
捕食螨是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捕食螨的性信息素,许多研究证明植物挥发物在捕食螨向猎物定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捕食螨寻找猎物的植物挥发物来源于未受害植物、机械损伤植物、猎物危害植物、非猎物危害植物。人工合成的植物挥发物组分对捕食螨具有引诱作用,但引诱活性低于虫害诱导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混合物。捕食螨的饲养条件、饥饿程度、学习与经验行为等会影响捕食螨对植物挥发物的反应。介绍了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对捕食螨的作用,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无公害防治新途径,采用行为生测法测定了19种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的驱避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大蒜油allitridi、芸香(Cantleyt corniculata(Becc)Howard)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薰衣草(Lavender angustifolia Mill.)、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lt.)、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提取物对象甲的雄性和(或)雌性具有驱避活性。其中,大蒜油、丹参、何首乌和苦参又分别对象甲的雌性或雄性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拒食活性;与对照相比,芸香油和金银花提取物对象甲具有非选择性拒食活性,而大蒜油和益母草提取物会显著提高象甲的取食量。艾叶、薰衣草和黄岑提取物对象甲仅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未表现出拒食活性。与对照相比,穿心莲提取物对象甲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本研究证明芸香油、丹参、何首乌、苦参和金银花5种物质对象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活性,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虫害诱导挥发物的生态调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害诱导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 HIPVs)是植物受害虫胁迫后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是植物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环境中的天敌、害虫和植物通过感知HIPVs所携带的信息,对各自的行为或生理生化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介绍了挥发物的种类及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概括了影响天敌依据HIPVs搜寻寄主和猎物的主要因素。综述了这类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或产卵行为的影响,介绍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受害后对彼此间接防御的影响,讨论了多种害虫加害同种植物后对天敌搜寻猎物或寄主行为的影响。另外,作为损伤信号,HIPVs还能诱导同株植物未受害部位和邻近植株的防御反应。最后,对HIPVs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酢浆草岩螨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4℃-30℃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4℃完成1代需要15.86±0.47d,30℃需要11.57±0.60d;成螨的寿命和产卵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4℃时分别为18±0.56d和15.78±0.61d,30℃缩短为14.18±0.75d和12。30-0.83d;平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分别为33.67±1.39粒/早和2.13±0.12粒/d/早;30℃时增加为65.90±3.45粒/早和5.65±0.36粒/d/早。该螨在豫北地区1年发生7~9代,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第2次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雌成螨在红花酢浆草根际附近的土缝内越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