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贺兰山野化牦牛冬春季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11-12月和2009年4-5月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冬季和春季食性进行了分析,在其分布的哈拉乌沟收集冬季粪样500 g,春季粪样498 g,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贺兰山牦牛取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结果表明,冬季牦牛取食11科20种(属)植物,主要取食禾本科(59.10%)和菊科(26.05%)植物,其中针茅(35.86%)、冷蒿(23.96%)、冰草(8.28%)、莎草(7.60%)、虎尾草(6.81%)、芦苇(6.58%)构成了冬季食物总量的89.09%,为冬季主要食物。春季取食植物11科21种(属)植物,主要取食禾本科(52.76%)和莎草科(18.80%)植物,其中针茅(22.72%)、莎草(18.80%)、冰草(13.23%)、狗尾草(9.93%)、唐松草(6.46%)、冷蒿(6.31%)占春季食物总量的77.45%,为春季主要食物。此外,冬春季均取食一定量的毛茛科和豆科植物。冬春季针茅都是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大宗食物。冬季食物生态位宽度低于春季,而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2.
利用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内蒙古贺兰山地区实验样地青海云杉林下的块菌两菌株(菌株a和b)进行分析鉴定。研究发现:(1)两菌株子囊果均为黄褐色,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和棱角。(2)菌株a产孢组织乳白色、致密团状,菌肉组织褐色;球形、棒状子囊呈蜂窝状排布,内含有1~4个带包被的、表面具有突起状纹饰的球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双层壁,厚约1.7 μm,直径约20 μm(含纹饰)。(3)菌株b产孢组织有裂隙,松散,子实层内除了具有上述蜂窝状排布的子囊和内部的球型孢子外,还具有“口袋”状子囊,该子囊内含有大量两端尖、外壁光滑、褐色的椭球型孢子。(4)分子生物学进化分析表明,两菌株聚为一支,但属于块菌属的支持率相对较低;推断两菌株可能为中国猪块菌属Choiromyces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岩羊(Pseudois nayaur alashanicus)的种群现状,通过样线法在2017、2018年冬季,2018、2019年春季进行了调查,利用R 4.0.3中的Distance 1.0.2对样线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估测保护区内岩羊的种群数量及密度,分析其种群结构。结果显示,调查共观测到岩羊6299只,其中,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654(2230-3161)只(括号内为95%数量置信区间),种群密度为3.921(3.293-4.668)只/km2。与2003年同季节的调查数据对比发现,保护区内岩羊的种群数量在15年间增长迅速,岩羊的种群密度累计增长了约53.17%,年平均增长3.54%。岩羊集群形式:混合群(88.03%,80.95%)为岩羊冬、春最主要的集群形式,且混合群的数量冬季多于春季,独羊出现的次数最低(1.99%,2.86%),不同的集群类型在不同的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01);岩羊平均群大小:春季为(13.439±12.085)只,冬季为(9.011±8.610)只,调查季节中集群大小多为1-10只,岩羊的不同季节的群大小差异极显著(P<0.001)。种群成体与幼体比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范围为1.411-2.673,雌雄比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范围为0.934-1.469,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差异极显著(P<0.001)。集群类型、群大小及群组成的调查表明,不同季节间岩羊种群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