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曲酸生产菌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为出发菌株,经3次紫外线、1次^60Co、3次亚硝基胍多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获得曲酸生产菌UCN7—17,配以最佳培养条件,发酵7d,曲酸产量由原来的0.926%,提高到6.3%。实验证明采用多因子复合诱变,能有效改变菌株对诱变因素敏感性,提高变异率,逐步提高突变株的产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11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置管前血清CRP、PCT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高血压病、糖尿病、TNM分期Ⅲ期、穿刺次数≥3次、化疗次数≥5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敷料更换频率≥7 d/次比例和血清CRP、PCT水平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TNM分期Ⅲ期、化疗次数≥5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敷料更换频率≥7 d更换1次、CRP(较高)、PCT(较高)为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PCT水平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糖尿病、TNM分期、化疗次数、导管留置时间、敷料更换频率、血清CRP、PCT与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置管前血清CRP、PCT水平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曲酸产生菌激光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经紫外线(UV)、^60Co、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得到的黄曲霉曲酸产生菌(UCN7—12),进行激光诱变处理。研究证实在经过UV、^60Co、NTG诱变处理后,黄曲霉突变株用He—Ne激光与YAG激光进行诱变处理仍能提高产酸率,其中He—Ne激光辐照处理20min,正变率为12.1%,产量提高约13%。YAG激光辐照处理300sec,正变率16.7%,产量提高18.3%。说明上述两种激光对黄曲霉曲酸产生菌有一定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