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广亲和性遗传的主基因一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庆钰  朱立宏  盖钧镒  王建康 《遗传》2004,26(6):898-902
籼、粳亚种间的F1一般表现为半不育,这限制了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有助于揭示这种半不育现象的遗传本质,使克服籼、粳亚种间F1的半不育成为可能。本研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籼、粳杂交组合3037/02428的P1、P2、F1、B1、B2和F2六世代材料。研究结果显示:广亲和性的遗传除受单个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在利用广亲和基因克服亚种间的半不育性时不仅要考虑主基因对育性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多基因对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苏稆稻核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江苏穭稻——一种草型栽培稻(Orysa sativa L.)的核型与染色体带型。结果表明,穭稻的核型有6对中位染色体(K_1,K_3,K_6,K,K(?)和K_(11)),4对亚中位染色体(K_2,K(?)K_0和K(?)),1对亚端位染色体(K_4)和1对随体染色体(K_(10)),在K_3染色体的长臂上有一次缢痕。Giemsa分带处理表明,穭稻染色体带型比较丰富,各条染色体的带型特征明显。本文还讨论了江苏穭稻与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在核型及染色体带型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水稻落粒性的遗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立宏  顾铭洪 《遗传》1979,1(4):17-19
落粒性是水稻的重要生物学性状之一。水 稻品种中釉稻的落粒性一般强于粳稻,但也有 例外的情况。落粒性强的品种,往往在谷粒尚 未完全成熟时便可脱落,这类品种在生产上会 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水稻落粒性的遗传和 选育抗落粒的品种很早已引起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提到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时,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话说,“抽象的同一性没有生活力……”,又说“有生活力的事物,仅因为它自身包含着矛盾……”活体生活力愈高,愈有必要与生活条件相统一。生活力通常起源于受精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5个抗感交组合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抗性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5个组合中的3个主基因抗性遗传符合德尔分离比的前提下存在多基因抗性,而且这3个组合彼此间抗病基因的加性效应,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方差及其遗传率存在变异。说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虽以主基因作用为主,但考虑到抗性的持久性,建议在水稻白叶枯病育种中构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体系,以有效抑制白枯病菌群体中小种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矮秆籼稻品种矮秆基因的等位关系,选择了几种常见的、代表不同矮源的矮秆籼稻品种,分析了矮秆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南京11号、向阳矮、朝阳矮13号、广陆矮4号、1R_(24)和窄叶青的矮秆基因均互为等位。由于南京11号与广陆矮4号的矮秆基因同源于矮仔占,窄叶青的矮秆基因源于花龙水田谷,1R_(24)的矮秆基因源于矮脚乌尖,故可认为:矮仔占、花龙水田谷、矮脚乌尖、向阳矮和朝阳矮13号的矮秆基因均可能互为等位。  相似文献   
8.
几个矮秆a稻矮秆基因等位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顾铭洪  朱立宏 《遗传》1979,1(6):10-13
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南方稻区在汕 稻的矮化育种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这 对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丰富水稻遗 传育种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