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颈静脉注射外源性nesfatin-1,观察营养性肥胖大鼠摄食、体重、胃排空率的变化情况。方法:营养性肥胖大鼠造模 成功后,各组大鼠行颈静脉插管手术,术后所有大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及肥胖对照组大鼠注射0.9%生理盐水,正常给药及肥 胖给药组大鼠注射外源性nesfatin-1(100 滋g·kg-1),连续颈静脉给药7 d,期间记录各组大鼠摄食量以及体重,给药结束后采用灌 胃酚红法测定大鼠胃排空率。结果:用高脂饲料连续饲养大鼠7天,正常对照组和正常nesfatin-1组大鼠的Lee’s指数分别为314.22 和314.44,肥胖对照组和肥胖nesfatin-1 组大鼠的Lee’s指数分别为318.22 和319.03,肥胖差异显著(T-test, P<0.01),造模成功。连 续给药7 d 后,给药组摄食量和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但肥胖给药组摄食量及体重下降较正常给药组更加明显。胃排空率 与胃排出酚红量是成负相关的,实验中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的胃排空率分别是64.71± 4.51 和46.47± 3.20,而肥胖对照组和 肥胖给药组大鼠的胃排空率分别是75.67± 2.47 和50.88± 3.07,因此高剂量给予nesfatin-1 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胃排空率。结论:综 上所述,长期持续外周静脉给予外源性的nesfatin-1 可以明显抑制正常及肥胖大鼠的摄食,动物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首次对云南省楚雄州晚中新世石灰坝组石鼓村层的钙化木材进行了解剖学研究.鉴定出两种类型的木材:柳杉型落羽杉型木(Taxodioxylon cryptomeripsoides Schonfeld)和杉木型落羽杉型木(Taxodioxylon cunninghamioides Watari).二者分别与现代柳杉属和杉木属具有最接近的亲缘关系.根据这两种杉科化石木现存最近亲缘种的生态环境,并综合其他资料,推测该地区在晚中新世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褐煤中发现的上新世云南铁杉(Pliocene Tsuga dumosa)木化石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柱层析方法分别检测了22个挥发性成分和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1-9),化学成分类型包括烷烃(C16-C32)、脂肪酸、甾体、三萜、邻苯二甲酸酯及酚性成分。化合物结构采用波谱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4.
产甲烷菌广泛分布在淹水水稻土等各种厌氧环境中,在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和能源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氧化物的生物还原会抑制产甲烷菌的甲烷合成作用。然而,目前关于铁氧化物对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报道较少。通过泥浆厌氧培养实验,向采集的水稻土中添加甲酸盐作为甲烷合成的底物(Control,CK处理),并设置添加水铁矿作为体系中唯一电子受体的处理组(Ferrihydrite,Fh处理)。培养结束后,与CK相比,添加水铁矿显著降低了古菌在总微生物群落中的占比,但对古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一度没有显著影响;且两组处理中优势种均为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2056和OTU 911(76%—80%)。这说明碳源相同时,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不受铁氧化物的影响。本研究为探索土壤中微生物铁还原与碳循环耦合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生代植物演化及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侧重于介绍近5年来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新进展,以研究实例方式,重点列举从新生代植物类群发现、气候定量重建、历史生物地理、全新世植物遗存反映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研究的亮点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文情势改变会引起土壤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基于对57个样地、171个样方植物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因子,将其划分为6个梯度等级,测度分析了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15个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了解不同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和科学保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在土壤pH值和电导率梯度两个资源维上,多枝柽柳和芦苇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两个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且均匀。它们作为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其次生态位较宽的疏叶骆驼刺、胡杨和苏枸杞对环境因子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两个土壤因子梯度下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如泡泡刺、蒙古沙枣在土壤pH值梯度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值远大于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但尖叶盐爪爪和甘蒙柽柳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从而说明这些物种对不同土壤因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性不完全相同。(3)在两个资源维上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均为61对,占总种对的58.10%,因此生态位重叠值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物种在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分化明显。(4)敦煌西湖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表明物种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不大且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实验动物饲养机构及使用情况,特对包括高校在校研究生、教师、生物制药企业职员等专业内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中国实验动物使用现状及实验动物操作人员的实验动物福利观.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物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修复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给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的修复技术,但当前仍存在修复效率不高的科学瓶颈问题。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且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网联系。土壤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能深刻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修复的效率,多元生物协同的修复技术集合了单一生物修复方法的优势,具有强化生物修复效果的巨大潜力。文中综述了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和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定向调控土壤食物网结构、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建立基于食物网的多元生物协同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