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了病毒与噬菌体建立的“溶源菌”关系.提出了生物进化中的“溶源菌”进程观点,对一些生物进化问题做出了新的解释,包括生物在进化历程中如何抵抗疾病危害、保存物种并繁衍后代,寒武纪大爆发,生物进化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不连续性,生物间基因组的“C值悖理”及“重复基因序列”的由来等。结合转基因技术的成熟运用,提出了新的生物进化关系式:B=A x.有利于进化理论的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2.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底栖动物对水层-底栖界面生源要素循环的扰动效应,并对其进行展望。底栖动物对水层-底栖界面的各种生源要素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交流以及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上有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方法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实现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和建立模型三者的结合。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研究主要围绕海洋开展,而对湖泊以及河流的研究则较为薄弱。作为生物扰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底栖动物对水层-底栖界面生源要素循环的扰动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应用前景。应根据我国的各种水域特点,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为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等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蛱蝶翅鳞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岩  王同庆  孙刚  丛茜 《昆虫学报》2007,50(3):313-317
对我国东北地区典型常见蛱蝶科15属20种蝴蝶翅鳞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蛱蝶翅鳞片形态上可分为窄叶形、阔叶形和圆叶形3种,鳞片长65~135 μm,宽35~85 μm,间距48~112 μm。蛱蝶翅鳞片的超微结构可分为拱桥形、棋盘形和筛孔形3 种。拱桥形结构和棋盘形结构比较接近,二者与筛孔形结构差异较明显。在已观察的种类中,线蛱蝶属红线蛱蝶翅鳞片上的纵肋突起最小(200 nm×300 nm),闪蛱蝶属柳紫闪蛱蝶翅鳞片上的纵肋突起最大(590 nm×560 nm)。鳞片具有相似的形状、结构和排列,尤其是同属蝴蝶翅鳞片超微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差异较小,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接近。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房岩  孙刚 《生物学通报》2004,39(4):11-13
生态系统服务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价是此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应构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划价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5.
家蝇幼虫中试生产中饲料和种蝇密度对产卵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刚  房岩  王振堂  宋榆钧 《昆虫学报》2002,45(6):847-850
研究了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中试生产中的种蝇产卵力。结果表明,以红糖、奶粉作为种蝇饲料时产卵力最高,在饲料中加入蔬菜汁有助于提高种蝇产卵力。在设置的种蝇密度范围内,种蝇密度中等时(5.973 头/m3),单蝇平均产卵力最大(9.68 粒/天);种蝇密度越大,产卵力相对越稳定,每笼总产卵数越多。同日龄的成蝇群体开始产卵后,约4天进入产卵高峰期,此期持续3~5天;一周后,产卵力开始明显下降。产卵高峰期过后,人为处死当前种群,并使另一种群的产卵高峰期接续上,可将种蝇产卵力连续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人工饲育条件下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豚草发生地土壤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刚  房岩  殷秀琴 《昆虫学报》2006,49(2):271-276
采用分层取样法、大类群分类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普通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trifida发生地土壤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共采集土壤昆虫46个科(成虫与幼虫分开单列),隶属于12个目,其中弹尾目个体数占绝对优势(占土壤昆虫总个体数的80.879%),其次是膜翅目(8.765%)、鞘翅目幼虫(3.951%)和双翅目虫(3.093%),其余合计占3.312%。在46个科中,优势类群有3科:棘跳虫科(Onychiuridae)(占土壤昆虫总个体数的32.756%)、鳞跳虫科(Tomoceridae)(18.869%)和节跳虫科(Isotomidae)(18.178%)。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随着豚草生长季的推进而增加,8月达到最高值。豚草降低了土壤昆虫的个体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根据逐月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8月和9月对照样地土壤昆虫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豚草样地。豚草表现出对某些土壤昆虫类群的驱避作用,步甲科(Carabidae)成虫、拟花萤科(Dasytidae)幼虫、叶蝉科(Jassidae)、阎甲科(Histeridae)和管蓟马科(Phloeothripidae)在豚草整个生长季从未在豚草样地中出现。豚草对于土壤昆虫的抑制作用在豚草纯群落和植物生长旺季更为明显。土壤昆虫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