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据 2005 年 5-10 月在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处理条件下采集的土壤跳虫群落数据,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共捕获跳虫 1 156只,隶属于 9 科 19 属。结果显示: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且拥有较高的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达到恢复与重建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目的, 只是与围栏封育相比,种植苜蓿能够更显著地提高跳虫个体密度。此外,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主要提高了跳虫群落等节跳虫科(Isotomidae)、长角跳虫科( Entomobryidae)和圆跳虫科(Sminthuridae)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其中围栏封育样地拥有更高的长角跳虫科和圆跳虫科个体密度,其分别是过度放牧样地相应跳虫科的 5.14倍和 2.38倍;而种植苜蓿样地等节跳虫科个体密度最大,其大小是过度放牧样地等节跳虫科的 3.33倍。  相似文献   

2.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是菊科豚草属的恶性杂草,在我国华南地区已成功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豚草入侵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效应,采用野外样地试验法研究了豚草入侵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全年4次采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4174头,隶属于4门11纲26类,其中线虫类为优势类群,蜱螨目和弹尾目是常见类群。结果显示,豚草入侵改变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入侵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总个体数以及线虫类、弹尾目动物的个体数显著增加,但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变化不明显;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方面,豚草入侵显著提高了群落的密度-类群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亦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明显,而均匀度、Shannon-Wiener指数则趋于下降;在群落相似性方面,入侵区与其它处理区的差异较小。豚草入侵所引起的局部气候环境、凋落物、根系分泌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可能是造成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陕西延安万花山枣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3月和11月分别选取陕西延安万花山不同林龄枣园,对枣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两次共采集40个土壤样品,通过手拣方法、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获得463只土壤动物,隶属于3门7纲18目,其中鞘翅目9科。结果表明,弹尾目、蜱螨目和蜘蛛目为优势类群;膜翅目蚁科、鞘翅目幼虫、鞘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石蜈蚣科、正蚓目、柄眼目为常见类群。通过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2号样地(树龄7年)的优势度指数较小,而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较高,其个体数和类群数都多于1号样地(树龄5年)。  相似文献   

4.
豚草发生地土壤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刚  殷秀琴  祖元刚 《生态学报》2002,22(4):608-611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随着际的推进而增加,8月份达到最高值。8月份和9月份,豚草发生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明显少于对照样地。豚草对于土壤动物的抑制作用具有类群上的选择性,对线虫类和线蚓类的抑制作用更强。豚草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生殖生长期大于营养生长期,普通豚草大于三裂叶豚草,豚草纯群落大于豚草与其它植物混生群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生境差异对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2008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自然榆林、防护林、植物园、草地、居民点、废弃地及菜地等7种典型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跳虫3728只,隶属于4目13科27属,其中伪亚跳属Pseudachorutes、球角跳属Hypogastrura、棘跳属Onychiurus、等节跳属Isotom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的13.25%、12.31%、11.40%、10.03%,共占总数的47.00%。跳虫属Podura、长跳属Entomobrya、原等跳属Proisotoma、土跳属Tullbergia、驼跳属Cyphoderus、裸长角跳属Sinella、钩圆跳属Bourletiella、德跳属Desoria、小等节跳属Isotomiella、疣跳属Neanura、类符跳属Folsomina、符跳属Folsomia、刺驼跳属Cyphoderopsis及缺弹跳属Anuropho-rus等14属为常见类群,共占总数的47.65%,其余9属均为稀有类群,共占总数的5.35%。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差异较大(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自然榆林>防护林>草地>植物园>居民点>废弃地>菜地。跳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明显(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9月>7月>4月>11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生境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顺序为植物园>防护林>自然榆林>草地>居民点>废弃地>菜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菜地>居民点>废弃地>草地>自然榆林>植物园>防护林。各生境间土壤跳虫群落的相似性较差,仅少数生境间相似性达到相似水平。研究表明不同生境植被类型是影响该区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子宁  张永强 《生态学报》2007,27(4):1542-1549
通过对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12次的调查,结果表明,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中昆虫纲的植食性昆虫8目69科159种(类群);腐生性昆虫4目9科9种(类群);捕食性昆虫7目20科47种(类群);寄生性昆虫1目9科11种(类群);蛛形纲1目20科108种。各亚群落个体数分别为:植食性昆虫占31.21%,腐生性昆虫占27.15%,捕食性昆虫占25.49%,寄生性昆虫占1.28%,蜘蛛占14.87%;种类数则分别占47.60%,2.69%,14.07%,3.29%,32.34%。群落结构分层明显,树冠上下层皆有的优势类群是黄立毛蚁(Paratrechina flavipes),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sicolor)、啮虫科(Psocidae),小蜂总科(Chalcidoidea)。树冠上层的优势类群有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折翅蠊科(Blaber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下层有矢尖蚧(Unaspis citri),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蚊总科(Culicoidea),长角跳虫科(Entomobryidae),细蜂总科(Proctotrupoidea),咸丰球蛛(Theridion xianfengensis)和灵川丽蛛(Chrysso lingchuanensis)和常见类群小叶蝉(Japananus spp.)。地面杂草层优势类群是比罗举腹蚁(Crematogaster biroi),黄斑弓背蚁(Camponotus albosparsus),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长角跳虫科,蚊总科,小蜂总科,茧蜂科(Braconidae),姬蜂科和常见类群幼豹蛛(Pardosa pusiola)。树冠上、下层的植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亚群落的相似性小,捕食性昆虫和蜘蛛的相似性大。龙眼树冠上的5个亚群落的数量时间格局从1月至10月份是由低到高,然后逐渐下降,其中蜘蛛亚群落的数量波动较平缓,高峰在4月份,其余的群落数量季节波动较大,植食性昆虫数量最高峰在5月份,捕食性昆虫的数量高峰在8月份,寄生性昆虫数量高峰在5月份和7月份。地面杂草层的群落数量波动比树冠层平缓。植食性昆虫与蜘蛛的数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7.
麦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2年对麦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共查得昆虫11目、62科1、13种,其中植食类51种、捕食类23种、寄生类24种、腐食和食血类15种,种类数和个体数分别占群落总数的45.13,20.35,21.24,13.27%和92.89,2.19,3.63,1.35%。麦田昆虫群落可划分为4个营养层、6个功能团和19个类群,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绝对的优势种,其数量变动决定着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季节动态。麦田昆虫群落多样性表现为前期和后期高、中期低的时间格局,类群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最为相似,可用类群多样性代替物种多样性进行群落分析。  相似文献   

8.
臧建成  孙涛  洪大伟  杨小林 《生态学报》2018,38(22):8205-8212
调查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拉萨半干旱河谷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为揭示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对植被恢复措施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陷阱法对青藏高原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人工杨树林和藏沙蒿灌丛样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类群多样性以及功能群结构进行调查,计算各处理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对多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Cody指数和S9rensen指数。共采集半干旱河谷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738,隶属5纲15目51科。砂生槐灌丛样地收集节肢动物40科,占所有类群78.4%,杨树人工林和藏沙蒿灌丛样地调查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为30和23科,分别占总科数的58.8%和45.1%。各植被恢复类型在目的分类单元下,双翅目、膜翅目和弹尾目类群相对多度较高,而在科的分类单元下,驼跳科、蚁科和漏斗网蛛科为拉萨半干旱河谷优势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砂生槐灌丛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人工杨树林最低。砂生槐灌丛和藏沙蒿灌丛地表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均以捕食性为主。不同植被群落间群落相似性也有差异,砂生槐与藏沙蒿灌丛间相似性较高,而人工杨树林与藏沙蒿之间较低。不同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土壤理化特性、地表凋落物数量、质量和微生境条件,进而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营养功能群。砂生槐灌丛样地具有较高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捕食性动物类群,有利于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维护。  相似文献   

9.
刘晓丽  丁训欢  宁杰  张旭  孙涛 《生态学报》2021,41(15):6115-6122
调查皖北石灰岩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类群多样性以及功能群组成,揭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地表节肢动物群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陷阱法对皖北石灰岩山地侧柏+构树混交林、酸枣+牡荆灌丛和荩草+牡荆草灌丛样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以及功能群进行调查。共采节肢动物个体数11601,隶属8纲14目44科。酸枣+牡荆灌丛样地采集到节肢动物37科,占所有类群的84.1%,荩草+牡荆草灌丛和侧柏+构树混交林采集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为35和26科,分别占总科数的79.6%和59.1%。在目的分类单元下,直翅目、等足目和鞘翅目类群相对多度较高,而科的分类单元下,潮虫科、金龟甲科、蚁科和蟋蟀科为皖北石灰岩山地优势地表节肢动物类群。酸枣+牡荆灌丛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荩草+牡荆草灌丛多样性指数最高,侧柏+构树混交林两者均最低。3个样地地表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均以植食性为主。不同植被恢复类型间群落相似性也有变化,酸枣+牡荆灌丛和荩草+牡荆草灌丛间相似性较高,而侧柏+构树混交林与其他2种类型之间相似度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生境不同植被群落组成、数量和结构及其驱动形成的土壤理化特性、表层的凋落物数量、质量和微生境条件的变异,引起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和营养功能群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徐世才  王丽娟 《生态科学》2017,36(5):203-210
选取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林-针叶林、农田-灌丛和草地-灌丛3 种边缘地带为研究样地, 在科级水平上探讨边缘效应对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共采集鞘翅目昆虫4935 只, 隶属于28 科, 其中步甲科、叶甲科和瓢虫科的个体数量分别占个体总数的44.19%、21.95%和13.66%, 构成该地区鞘翅目昆虫的优势类群。3 种边缘类型中鞘翅目昆虫的科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沿边缘向相邻生境内部降低, EH´值均大于1, 呈现边缘正效应。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植被密度影响阔叶林-针叶林边缘鞘翅目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植被密度和盖度影响整个群落鞘翅目昆虫的个体数量分布。以上结论可为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强度石漠化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螨类群落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浒  金道超  陈航  王鹏举  周政  林丹丹 《生态学报》2018,38(19):7045-7056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的土壤螨类群落差异反映了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可籍以反映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果。2014年1月、4月、8月和10月,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顶坛小流域强度石漠化区域的"花椒"、"金银花"、"花椒+金银花"3种植被修复生境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螨类1372头,隶属3目55科89属。采用类群(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均匀性指数(J)、相似性指数(CN)、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和甲螨MGP类群等参数对土壤螨类群落差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花椒林拥有较丰富的螨类属,金银花林拥有较高的的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不同模式下的科、属类群组成呈现差异;属数、个体数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花椒林的螨类属数、金银花林的螨类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呈现一定的表聚性;群落多样性大多存在季节差异;捕食性革螨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主要为O型和M型。研究表明,强度石漠化在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螨类生物生态类群存在差异,土壤生态系统仍处于修复之中,其中螨类优势属、具有典型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差异的螨类类群对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云川  杨贵军  王新谱 《昆虫学报》2018,61(12):1439-1452
【目的】调查和分析银川不同湿地陆生昆虫群落结构组成、功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变化。【方法】2016年5-10月选取银川黄河湿地(HH)、鸣翠湖湿地(MCH)、芦花台湿地(LHT)、水洞沟湿地(SDG)4种湿地生境,采用棋盘式扫网和陷阱捕捉的方法进行昆虫采集。根据调查数据进行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4种湿地生境共采集昆虫38 668头,隶属13目97科370种。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在4种生境中均为优势类群。植食性(Ph)昆虫功能团的科数和种数在4种生境昆虫群落中占比均最大。植食性-中性昆虫(Ph-Ne)间个体数在4种生境下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植食性-捕食性昆虫(Ph-Pr)间个体数在MCH生境下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中性-捕食性昆虫(Ne-Pr)间个体数在MCH生境下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在LHT生境下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4种功能团结构的其他组合的个体数在4种生境下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捕食性类群是4个类群中影响构成昆虫群落组成的主要成分。同种功能团在4种生境下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捕食性功能团(Pr)与寄生性功能团(Pa)在4种生境群落中的群落丰富度、均匀程度[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差异性显著(P<0.05),而植食性功能团(Ph)与中性功能团(Ne)的群落丰富度、均匀程度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中性功能团(Ne)在4种生境群落中个体出现的不确定程度[香农-维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4种生境的均匀度指数(Pielou evenness index)差异性显著(P<0.05),其余3个功能团在4种生境下的香农-维纳指数均差异性显著(P<0.05),在4种生境下的均匀度指数均差异性不显著(P>0.05)。4种生境昆虫群落特征指数的聚类分析分为2类,永久性湿地HH和MCH为第1类,季节性湿地LHT和SDG为第2类。Ss/SiSa/Sp两个稳定性指标均显示MCH昆虫群落稳定性最高,4种生境昆虫群落最稳定的时期是5和9月。【结论】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在银川不同湿地生境中均为优势类群,可作为环境指示参考;昆虫群落稳定性最好的湿地类型为永久性湖泊湿地;不同生境昆虫群落多样性随季节时序变化,在银川最稳定的时期是5和9月。气候因子、环境因素如何驱动各湿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变化因素还有待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喀斯特高原山区灌丛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使用"Z"字样方网捕法、陷阱法、黄盘诱集法三种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大方县星宿乡崔苏坝灌丛草地进行昆虫群落多样性的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灌丛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本研究共获昆虫标本12481号,隶属8目77科,其中蚁科和蚊科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个体数的35.045%和24.950%;从4个功能群昆虫个体数来看,其中杂食性功能群昆虫个体数量最大,占所有功能群昆虫总个体数的60.365%.研究区喀斯特灌丛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消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其中昆虫物种数与丰富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月;个体数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1月;均匀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1月;多样性指数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月;而优势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情况则与多样性指数相反;功能群昆虫中除植食性昆虫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1月外,其余3个昆虫功能群的消长情况与昆虫群落多样性消长情况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高原山区灌丛草地的环境因子与昆虫群落多样性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植被物种数与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4.
北洛河流域的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北洛河流域昆虫多样性的初步调查结果,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北洛河流域13目96科346种昆虫的群落结构。研究表明,数量较多的有鞘翅目(33.62%)、鳞翅目(25.80%)、直翅目(15.65%),其它各目种类所占比例都小于10%,其中植食性类群占58.26%,而捕食性类群只占14.20%,同时6~7月份昆虫活动最频繁,之后随时间推移,昆虫数量逐渐减少。以拟步甲科为例的分析结果显示,吴起的拟步甲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而优势度指数最低,洛川优势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土壤跳虫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九华山4种生境中共获土壤跳虫5904个,分隶10科52属,等跳科有14属,数量占各科总数72.09%,其中以符跳属个体数占绝对优势,不同群落组成成分及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层中种、数量丰富,若以土层和Aoo层总和计算,则有高海拔生境各落比低海拔多的趋势,灌丛草甸土壤跳虫群落的H和E值高而且季节变化不大,秋冬季节各群落种、数都有增加,而以山上两个群落Aoo层增加更多,表聚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6.
宁夏水洞沟湿地昆虫群落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芳  王新谱 《昆虫知识》2010,47(5):962-967
水洞沟湿地昆虫计11目84科182种。其中半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个体数量和种数较多,占个体总数的60%以上。植食性昆虫较捕食性和中性昆虫多。昆虫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结构复杂且稳定,群落种-多度曲线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捕食性群落的优势度随季节变化较大,植食性和中性昆虫群落的优势度随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衡阳盆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衡阳盆地紫色页岩土壤 9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获得土壤动物35 85只 ,隶属于 4门 8纲 39目 ,其中线虫类、蜱螨类为优势类群 ,占总捕量的 5 0 2 4 % ;常见类群 1 2类 ,占总捕量的 4 4 0 1 %。从土壤动物水平分布上看 ,9种生境相似程度较大 ,其中尤以芦竹林和桃树林、阔叶林和桉树林、芦竹林和桉树林之间相似程度更突出。从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看 ,9种生境中只有桃树林、柑桔林垂直分布较为明显 ,而各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芦竹林、柑桔林、桉树林、菜地、阔叶林和桃树林 6种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呈基本一致的趋势 ,且各生境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土壤线虫群落对大连石门山森林植被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大连石门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样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淘洗-过筛-浅盘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共捕获线虫8577条,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6科43属,个体密度平均4.77条/g干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数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秋季明显高于夏季和春季;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营养类群指数大小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而优势度指数却表现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f/b值、MI指数、PPI指数、MMI指数、MI2-5指数、SI指数和EI指数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而PPI/MI指数则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表明混交林受干扰明显;土壤理化特征与线虫数量、属数、生态指数间也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异及动态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响应过程,能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生物在植被演替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