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论述在中国青藏高原发现的野生二稜大麦的分布、生态、形态、遗传及其与栽培大麦的进化关系。对青藏野生二稜大麦的春性(Sh2)、小穗轴长毛(S)的遗传研究证明,它与中东的野生二稜大麦有区别,而与中国栽培大麦很近似,表明它是中国栽培大麦的祖先。根据穗轴碎性、侧小穗柄长短和外稃顶端形状的遗传研究证明,中国现代栽培大麦是由野生二稜大麦经若干过渡类型进化而来的。从考古、语言、宗教、民族传统和藏、汉、羌民族发展历史的研究,论证了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已在青海的黄河上游开始栽培大麦。  相似文献   
2.
几个大麦品种的矮秆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个不同来源的高矮秆大麦品种进行7个组合的杂交,研究了它们的矮秆及其有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得出,控制大麦矮秆性状基因的遗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对基因的矮秆遗传,这对基因包括涡型矮秆基因uz,它与密穗基因1c连锁。从国外引进的两个品种和我国西藏的一个品种属于这一类型。另一种是多对基因的矮秆遗传,已确定是2—3对,它们实际  相似文献   
3.
徐廷文 《遗传》1975,2(2):129-137
1964-1965两年,我们先后在甘孜、道孚两地发现了野生二棱、六棱、中间型大麦三种。1966-1968年,将三种野生大麦分别与栽培六棱裸粒大麦杂交,结果是:二棱、碎穗、有移三种性状都是显性,与其相对性状在F,呈3:1的比例;F:穗型、碎性、祥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中间类型出现。三种野生型中,只有二棱型是完全纯合的;六棱型有纯合的,也有杂合的;中间型完全是杂合的。由此证明,只有野生二棱大麦才是真正的野生种。因此认为:大麦的六棱、坚穗、裸粒系由二棱、碎穗、有释进化而来,栽培大麦的始祖是Hordes. spoatnneu.o从廿孜野生二棱大麦的发现及对其遗传、生态的分析,可以认为栽培大麦起源于我国西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4.
二稜大麦Bomi×六稜大麦特青穗型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得出,大麦二稜对六稜的遗传是受Vv和Ii基因控制的,V对I、v对i都具上位性作用。Vv与Ii互作,影响侧小穗的育性及外稃顶端的形状,并揭示出我国野生二稜大麦穗型基因型的纯合性和某些变种的可能杂合性。F_2六稜植株的穗粒数超过六稜亲本,穗粒重和千粒重低于六稜亲本,二稜植株的穗粒数低于二稜亲本,穗粒重高于二稜亲本,千粒重高于两亲本。因此认为,用低值的二稜大麦与高值的六稜大麦杂交,在后代容易获得粒多而不易获得粒重的六稜株系,容易获得粒重而不易获得粒多的二稜株系。  相似文献   
5.
从甘孜野生二棱大麦的发现论栽培大麦的起源和种系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64—1965两年,我们先后在甘孜、道孚两地发现了野生二稜、六稜、中间型大麦三种。1966—1968年,将三种野生大麦分別与栽培六稜裸粒大麦杂交,结果是:二稜、碎穗、有稃三种性状都是显性,与其相对性状在F_2呈3:1的比例;F_2穗型、碎性、稃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中间类型出现。三种野生型中,只有二稜型是完全纯合的;六稜型有纯合的,也有杂合的;中间型完全是杂合的。由此证明,只有野生二稜大麦才是真正的野生种。因此认为:大麦的六稜、坚穗、裸粒系由二稜、碎穗、有稃进化而来,栽培大麦的始祖是Hordeum spontaneum。从甘孜野生二稜大麦的发现及对其遗传、生态的分析,可以认为栽培大麦起源于我国西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