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PCR技术将本室克隆到的强启动功能片段取代麦迪霉素丙酰化酶基因(mpt)的启动子或与mpt基因自身启动子串连,获得含mPt重组质粒pCHFPE3和pCHFPE2。用含有这两个质粒的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对螺旋霉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结果表明,与含有原启动子的mpt.S.lividans TK24(p.WFPE)相比,丙酰螺旋霉素的组分比例分别提高了89.02%和58.53%。含重组质粒pCHFPE2的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发酵产物中丙酰螺旋霉素的组分也有较大辐度的提高。说明利用该强启动功能片段可以提高麦迪霉素丙酰化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用PCR技术将本室克隆到的强启动功能片段取代麦迪霉素丙酰化酶基因(mpt)的启动子或与mpt基因自身启动子串连,获得含mpt重组质粒pCHFPE3和pCHFPE2。用含有这两个质粒的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对螺旋霉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结果表明,与含有原启动子的mpt.S.Lividans TK24(p.WFPE)相比,丙酰螺旋霉素的组分比例分别提高了89.02%和58.53%。含重组质粒pCHFPE2的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发酵产物中丙酰螺旋霉素的组分也有较大辐度的提高。说明利用该强启动功能片段可以提高麦迪霉素丙酰化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抗菌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就大多数抗菌素的深层发酵而言,一般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生长阶段和抗菌素合成阶段。这二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有区别的。本文主要报道螺旋霉素合成期对碳源、氮源、磷源的需要,以及通过补加营养物质来提高螺旋霉素产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黄姗  杨昆鹏  万飞  徐小敏  张启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0):1173-1176, 118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心脾两虚证)患者接受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PSD(心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抑郁评分、抗抑郁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肠道菌群丰度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HAMD评分均降低(P0.001),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01)。比较两组患者抗抑郁疗效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32,P=0.022),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000,P=0.014)。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数分别为653和658,独有个数分别为51和46,占各自OTU总数的7.81%和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50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数分别为498和552,独有个数分别为222和168,占各自OTU总数的44.58%和30.4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数目均降低(观察组:t=15.363,P0.001;对照组:t=9.456,P0.001),且观察组OTU数目低于对照组(t=9.084,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发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6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054)。结论甘麦大枣汤和归脾汤加减能够更好地修复PSD(心脾两虚证)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具有更好地抗抑郁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从含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⑴的初级克隆pCN6C5中,发现并分离了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lJ680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66B,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得到表达,其主要产物为4〃异戍酰螺旋霉素。以p66B DNA BamHI—BamHI2.3kb插入片段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获得了另一阳性克隆pcNlOF5,southern分子杂交确定pcNlOF5BamHI—Bamm 8.Okb为同源片段。以pwHM3及pJJ680为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wF5及p6F5,分子大小分别为15.2kb及13.3kb。通过DNA转化,并经分子杂交实验证明,获得含重组质粒的螺旋霉素产生菌克隆菌株。其主要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丙酰螺旋霉素Ⅲ和Ⅱ。研究还表明,麦迪霉素基因文库中只有pcNl0F5DNA与碳霉素产生菌的4〃异戊酰化酶基因同源,提示pcN6c5克隆携带的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pcNlOF5的4〃丙酰化酶基因及碳霉素4〃异戊酰化酶基因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利用与麦迪霉素生物合成有类似途径的放线紫红素聚酮缩台酶基因ActⅠ作为探针,将来源于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的与ActⅠ有同源性的阳性初级克隆pcN8812进一步缩小,亚克隆获得了2.4kb的麦迪霉素聚酮缩台酶基因,将其插入pwHM3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G2 DNA。pcG2 DNA在放线紫红素聚酮缩合酶基因缺陷型变株天蓝色链霉菌TKl7及螺旋霉素产生菌S.Ambofaciens中均获得表达。前者所得产物不同于麦迪霉素和放线紫红素,可能为新的杂合抗生素,后者能使螺旋霉素产量得到提高。另外pcG2 DNA在道诺红霉素产生菌调节变株S.peucetiusH6101中的表达产物经TLC及HPLC分析表明为紫红霉酮。pcG2 DNA在Tetracenomycin C产生菌S.Glaucescens中亦有一定的功能表达,而在红霉素产生菌红霉内酯阻断变株Saccharapolyspara erythraea WMH 15,26l中未观察到活性表达。推测pCG2 DNA具有一定调节或在某些聚酮类抗生素产生菌变株中超互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