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利用尼龙网袋法对滇中亚高山华山松和云南松两种人工林开展模拟氮(N)沉降下凋落叶和凋落枝原位分解试验,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N·m-2·a-1)、低N(LN, 5 g N·m-2·a-1)、中N(MN, 15 g N·m-2·a-1)和高N(HN, 30 g N·m-2·a-1)。结果表明: 华山松凋落叶和凋落枝年分解率分别为34.8%和18.0%,分别高于云南松凋落叶的32.2%和凋落枝的16.1%。模拟N沉降下,LN处理使华山松凋落叶、枝分解95%所需时间较对照分别减少0.202和1.624年,MN处理分别减少0.045和1.437年,HN处理则分别增加0.840和2.112年;LN处理使云南松凋落叶、枝分解95%所需时间较对照分别减少0.766和4.053年,MN处理分别增加0.366和0.455年,HN处理分别增加0.826和0.906年。经过1年的分解,低N处理促进了华山松和云南松凋落物(叶、枝)的分解,而高N处理表现为抑制作用;N沉降对两种林型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与凋落物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密切相关。可见,凋落物基质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分解对N沉降的响应情况,尤其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滇中亚高山森林植物叶-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认识滇中亚高山区域5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质,通过测定植物叶、凋落叶和土壤C、N、P含量,掌握该区域典型森林植物叶-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5种森林类型C、N、P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各林型植物叶和凋落叶C、N、P含量均高于土壤。(2)5种森林类型植物N、P再吸收率均为华山松林 > 云南松林 > 常绿阔叶林 > 高山栎林 > 滇油杉林;5种森林类型的再吸收率均为P(均值为61.20%)高于N(均值为36.48%),表明了该区域土壤P的相对匮乏。(3)5种森林类型C/N、C/P、N/P均表现为凋落叶 > 植物叶 > 土壤;各林型植物叶N/P范围为10.17-15.31。(4)5种森林类型植物叶与凋落叶C、N、P含量、C/N和C/P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凋落叶与土壤的C、N含量及N/P呈显著正相关;5种森林类型植物叶N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N与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探究养分元素在"植物叶-凋落叶-土壤"之间的化学计量特征,为了解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状况和揭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
滇中亚高山地带性植被凋落物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氮(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响应大气N沉降的内在机理和应对N沉降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对滇中亚高山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和高山栎林(Quercus semecarpifolia forest)两种地带性植被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利用尼龙网袋法对两种林型凋落叶和凋落枝进行原位分解试验,N沉降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CK(Control check,0 g N m-2 a-1)、低氮LN(Low nitrogen,5 g N m-2 a-1)、中氮MN(Medium nitrogen,15 g N m-2 a-1)和高氮HN(High nitrogen,30 g N m-2 a-1)。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和凋落枝分解率分别为44.84%和21.96%,均高于高山栎林的35.97%(凋落叶)和17.51%(凋落枝);N沉降处理使得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的凋落叶和凋落枝质量损失95%的时间在对照(CK)的基础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以HN处理下最为显著;经过1年的分解,两种林型凋落叶、枝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均受到N沉降的抑制作用;两种林型中凋落物质量残留率、纤维素和木质素残留率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针对滇中亚高山区域范围内的两种地带性植被,凋落物分解对N沉降的响应方向主要取决于凋落物基质质量,其中尤以纤维素和木质素为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滇中亚高山森林乔木层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森林乔木层各器官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掌握养分元素在森林群落优势层的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滇中亚高山区域5种典型森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滇油杉林)乔木层各器官(叶、枝、干、皮、根)进行取样,分析其C、N、P含量及C/N、C/P和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林型乔木层除N含量差异不显著外,C、P含量及C/N、C/P和N/P均存在显著差异; 5种林型乔木层叶、枝、干、皮和根的C含量分别为482.40~576.03、472.50~566.47、462. 67~512. 30、465. 10~542. 30、478. 67~566. 47 mg·g~(-1),N含量分别为11.30~25.42、4.20~7.47、3.49~8.30、6.18~9.71、6.08~10.64 mg·g~(-1),P含量分别为0.84~2.36、0.42~1.02、0.25~0.81、0.30~0.82、0.55~1.63 mg·g~(-1),在不同器官间,C含量差异不大,N、P含量均为叶和根最高,其他器官相对较低,其中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的C含量、C/N、C/P均呈干枝皮根叶,N含量均呈叶根皮枝干,而其余3种林型的C/P则呈干皮枝根叶的规律,P含量在5种林型各器官间规律均为叶根枝皮干; N/P值除了常绿阔叶林小于10外,其余4种森林类型均在10~20,说明常绿阔叶林乔木的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而其余林型乔木则受到N、P两种元素共同限制;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含量、N/P主要受林型因素的影响,而N、P含量、C/N、C/P主要受器官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