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将合成的两种量子点应用于研究人骨肉瘤HOS细胞系,初步检测其生物毒性,以确定本研究所制备量子点可否应用于骨肉瘤的基础研究。方法:将生长良好的HOS细胞与制备的两种量子点分别共培养,使用MTT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实验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分析所得数据,并绘制出量子点浓度-细胞活性曲线,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量效关系。结果:1.4μM的CdTe/ZnS QDs和0.275μM的Cd Te/Cd S QDs分别是本实验中对HOS细胞的最高毒性浓度。较短时间(30 min)的暴露分别导致了48.6±0.9%和31.9±0.8%的细胞死亡,3 h后分别有33.7±2.3%和49.4±1.1%的细胞存活。而在孵育了18 h之后,只有28.0±1.6%和15.3±1.6%的细胞存活。我们可以观察到均为典型的时间/浓度曲线。结论:选用适宜浓度以及共培养时间,本实验制备的量子点完全可以满足纳米量子点粒子使用于HOS细胞研究的基本生物学条件,可以进行人骨肉瘤HOS细胞测温等的一些列实验操作。由于量子点自身优越的光学性能以及可接受的生物安全性,在肿瘤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将会成为肿瘤示踪、检测、以及靶向治疗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一种有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并鉴定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并鉴定。采用直径8μm纳米滤膜截留外周血中体积较大的白细胞及肿瘤细胞,利用多重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D45、EpCAM、CK8、CK18、CK19、vimentin及twist基因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滤膜截留下的细胞进行鉴定并分型。结果:本研究所使用的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可以高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该方法富集细胞的效率超过90%。15例健康志愿者中1例志愿者检测结果阳性。20例纳入研究的骨肉瘤患者中19例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CTC,CTC计数范围为0-20。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11.33±5.88,肿瘤未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4.36±2.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间质型CTC比例高于肿瘤未转移患者(P=0.0031)。结论: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辅助判断肿瘤转移情况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1(Irgm 1)对小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野生型(WT)、ApoE~(-/-)Irgm 1~(+/+)和ApoE~(-/-)Irgm1~(+/-)小鼠3个月,建立AS模型;取小鼠主动脉弓,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的表达情况及部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蛋白表达情况;Q-PCR方法检测WT和ApoE~(-/-)Irgm 1~(+/+)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 m RNA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ApoE~(-/-)Irgm1~(+/+)和ApoE~(-/-)Irgm1~(+/-)小鼠血管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与WT组相比,ApoE~(-/-)Irgm 1~(+/+)组小鼠主动脉弓AS斑块中Irgm 1+细胞明显增多,Irgm 1+细胞主要位于血管AS斑块的表面;与WT组相比,ApoE~(-/-)Irgm 1~(+/+)组小鼠血管AS斑块中Irgm 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01),Irgm 1 m RNA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ApoE~(-/-)Irgm1~(+/-)组相比,ApoE~(-/-)Irgm1~(+/+)组小鼠主动脉弓AS斑块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Irgm 1能够促进血管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过程中小胶质细胞(MG)向树突状细胞(DC)转化情况;方法:线栓法建立CIRI小鼠模型;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G转化为DC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G活化情况,MG转化为DC情况及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情况;结果:CIRI过程中MG(CD11b+)表达DC(CD11c+)表面标志;与Sham组相比,不同时间点CIRI小鼠脑组织中,活化的MG(CD11b+CD45med)显著增多(P1d0.01,2 d、4 d、6 d组P0.001),活化的MG转化为DC(CD11b+CD45med CD11c+)的数量显著增多(P0.001),4 d时达到高峰,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显著增多(P0.001,P0.01,P0.05),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显著增多(P0.001),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CD11b+CD45med CD11c+MHC-II+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01,P0.001,P0.05);结论:CIRI过程中MG能够转化为DC,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具有抗原递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适合于儿童的非骨水泥固定型股骨柄设计特征,并通过随访获得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科植入新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6名儿童患者,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8.5±3.2岁(5~11岁)。病理诊断结果骨肉瘤患者5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1例;右股骨下端患者5例,左股骨下端患者1例;其中一例患者术前有病理骨折。6例患者在我科行双动半膝关节置换术,其中股骨下端均采用了新型非骨水泥假体柄。采用Enneking骨肌肉肿瘤置换后下肢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肢行功能评价,影像学重点评估股骨柄在髓腔放置位置是否得当、股骨柄假体有无松动、有无应力遮挡、骨溶解等现象,并测量术后患者患肢短缩畸形数据。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32个月(14~54个月),除1例5岁女童术前肢体条件较差在术后14个月行膝关节融合手术,其余无翻修病例,置换关节均无感染、折断等现象。MSTS评分21.33分;射线片示所有患者股骨髓腔内假体柄放置位置满意,股骨侧及胫腓骨侧假体周围未见骨溶解。结论:新型非骨水泥固定型股骨柄设计合理,早期稳定性可,后期可取得满意的生物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