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目前化疗和放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一直以来,耐受性的产生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溶酶体依赖的自身降解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耐受性与自噬有关:放疗和化疗可以诱导保护性自噬的产生,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凋亡途径。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通路、Beclin 1、ATP、p53等有关,深入了解自噬与肿瘤耐受性之间的调控不仅为克服肿瘤细胞耐受性提供了靶点,也为自噬与凋亡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人类mtDNA序列是遵循母系遗传的重要生物信息学资源,利用遗传算法和k-modes模型结合的聚类算法,对西安和长沙两个区域人群mtDNA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在分子层次上阐明了西安和长沙两地区人口结构特点.发现西安地区人口是发散性分布,而长沙地区人口具有主导性类群.  相似文献   
3.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葛藤的雌雄蕊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葛藤雌雄蕊的发育及结构基本上符合蝶形花科的胚胎学特征,其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囊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应用弗氏柠檬酸细萄噬菌体3组,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4组,阴沟肠杆菌噬菌体1组和沙门氏菌O-I噬菌体快速诊断沙门氏菌的结果。沙门氏菌0-I噬菌体可裂解沙门氏菌属地方株1393株中的1351株(97%)。柠檬酸细菌属噬菌体和共可裂解柠橡酸细菌属地方株381株中的362株(95%)。阴沟肠杆菌噬菌体Ent可裂解阴淘肠杆菌地方株l 50株中的133株(84.2%)。埃希氏菌属噬菌体E—1、E一2、E-3和E-4共可裂解埃希氏菌属地方株683株中的567株(83%)。由于E一1和E一2噬菌体的联合使用,可使o I噬菌体对埃希氏菌属地方株的误诊率从6.3%下降到0.6%。E一4噬菌体对沙门氏菌属地方株的误诊率可因与。一I噬菌体的联合使用而从0.36%下降到0.07%。  相似文献   
5.
目的: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Totally Extra-preperioneal Prosthetic,TEP)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全麻风险大,TEP术式疗效是否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排除两种修补术明确的禁忌症患者,对研究入组的92例≥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TEP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术后分别统计:(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等级、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2)远期随访指标(术后2年内的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估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TEP术相比于无张力疝术只显示出在平均减少20 m L出血量及缓解术后24小时1个AVS疼痛数量级的优势(P0.01);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96小时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慢性疼痛指数及远期疗效等主要评价指标中均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P0.05);但却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P0.01)。结论:针对≥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疾病多,对医疗费用敏感的人群,开展无张力修补术仍不失为目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是由DNA骨架、组蛋白、颗粒成分以及胞浆蛋白组成的网状物,它通过捕获致病微生物,抑制其扩散、灭活毒力因子以及清除病原体来发挥抗菌活性,中性粒细胞这种与其经典的趋化、吞噬作用不同的胞外杀菌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固有免疫应答作用。然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产生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它可以导致凝血异常、刺激血栓形成并为其提供支架,但这一过程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促凝活性以及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有关。本文将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及其与血栓形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豆杉种子产量低,休眠期长,自然存有量和栽植数量少,人工造林种苗需求量大。为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可持续利用,对南方红豆杉不同扦插时间繁殖作进一步探索。通过试验,插床的蔽光度为60%,用清水沙做基质、一年生枝条做插条,经过药剂处理,湿度保持在70%~80%,得出南方红豆杉以11月下旬扦插繁殖效果较好,成活率达78%。能批量生产,满足人工造林的种苗需求。  相似文献   
8.
ALT- 端粒延长替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唐文如  罗瑛 《遗传》2009,31(12):1185-1191
端粒长度和结构的稳定与肿瘤及衰老的发生密切相关, 端粒维持机制是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 端粒维持机制的激活是肿瘤细胞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端粒维持机制可能是通过重新激活端粒酶, 使细胞快速增殖。在端粒酶失活或不足的情况下, 也存在着一种或多种维持和增加端粒长度的机制, 统称为端粒延长替代机制(Alter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 ALT)。其特点包括: 具有不均一的端粒长度, 存在与ALT相关的PML小体(APBs)以及同源重组增加。ALT细胞内存在的ALT相关蛋白及异常活跃的同源重组为ALT机制的激活和维持提供了可能。文章综述了ALT的特征性表型、与端粒酶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对ALT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阐明衰老与肿瘤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易位重组位点的识别对很多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实际诊断中采集到的24类染色体数据和9号正常与异常染色体数据,构建了一套自动识别染色体易位重组位点的模型和方法。首先,对染色体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了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HOG)和局部二值模式特征(LBP),构建了基于纹理特征的染色体24分类多通道网络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5.99%;再与ResNet18模型(分类准确率95.86%)进行模型融合,最终分类准确率达到97.08%。其次,将染色体密度谱作为正常和异常染色体的分类特征,采用投票的方法集成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构建了正常和异常染色体的集成分类器,正常和异常9号染色体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100%。最后,对于易位的异常染色体,我们提出了基于动态时间规划(DTW)的易位重组位点自动识别算法,在异常染色体的密度谱曲线上找到了重组位点,并映射至染色体G显带模式图,得到标准诊断结果,通过与临床专家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自动识别结果的有效性。本文设计的一套自动识别染色体易位重组位点的模型方法对临床辅助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有望完善成为一套软件系统应用于临床诊断,提升相关疾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但其所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当单独使用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低,而其与地塞米松、化疗药物等联合使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研究显示,其主要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组织因子与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增加及体内的高凝状态相关。本文主要就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