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七角井是新疆地区最早发现的细石器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西北部、天山南麓东段的一处山间小盆地内。2019年调查首次在该遗址发现原生地层和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活动面遗迹,遗址出土石制品847件,年代为1.1万年。分析显示,该遗址石制品以优质燧石为原料生产小石叶和细石叶,多为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工具加工简单,体现出明显的权宜性特征;这些迹象表明遗址为一处打制石器的临时性活动场所。这一发现为探讨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中亚干旱区古人类适应方式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嘉陵江中的枝角类尖额溞属一新种,其主要特征是后腹部很短而宽,后末缘并不拱圆突出,却缓斜而后急转向肛门陷,使转折处形成一钝角,这在本属中尚不多见。新种复眼大于单眼,爪刺基部无细刺,后腹部栉毛束中各毛长短相近,肛刺有8一10个;壳瓣腹缘前后两端无特别长的刚毛;唇片上也无一撮细毛等特征可与近似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光释光测年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技术和单颗粒技术的建立与应用上。新技术降低了样品的用量,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并使得准确测定不均匀晒退沉积物的年龄成为可能。通过澳大利亚旧石器遗址多种释光技术测年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到热释光法和光释光法对晒退彻底的沉积物同样可行,而对不均匀晒退的沉积物,只有光释光的单片技术才能获得可靠的年龄。由于我国旧石器遗址中大多缺乏彻底晒退的沉积物,单片技术可能在建立这些遗址的年代框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家富 《人类学学报》2022,41(4):712-730
释光测年技术已成为旧石器和古人类遗址,尤其是现代人类遗址,建立年代框架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一技术提供了现代人类出现在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最早年代证据。本文简要介绍了释光测年的基本原理,对释光测年的可靠性和上限及所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光释光测年的精密度(相对标准误差σ)一般为5%-10%,在理想条件下σ<5%,但是σ>10%的情况也不少见。与大量其他测年方法所获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光释光测年技术是可靠的。光释光测年的上限与样品的释光性质及环境剂量率有关,释光可靠年龄最大可达1百万年。对大多数遗址50万年的测年上限是可行的,这个年代范围涵盖了所有的现代人遗址。不同样品或颗粒间的释光性质差异很大,因而它们有不同的测年上限。同一样品中钾长石比石英有更高的测年上限,同一矿物中不同的释光信号对应的测年上限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乌兰木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左岸,该遗址主要包括第1(Loc.1)、第2(Loc.2)和第3(Loc.3)三处旧石器地点。其中,第2地点发现于2010年,并于2011年进行试掘。2014年开始,在试掘基础上将发掘面积扩大至25m2,并进行系统发掘,截至2015年,第2地点共揭露文化层位5个,出土石制品318件,动物化石8件,并发现大面积动物脚印化石遗迹两处。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片和工具(锯齿刃器、凹缺器、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石锥)等。乌兰木伦遗址第2地点发掘材料的详细研究,增加了我们对于遗址环境和文化面貌的认识,为我们探讨中国北方晚更新世阶段古人类技术与适应性行为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光释光测年表明第2地点的年代距今约6万年,处于晚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