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洋生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海洋生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常见海洋生物中活性物质的种类、生物活性、作用方式的特点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应用状况。重点评述了海洋毒素、海藻提取物及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等海洋生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作为杀虫剂研究开发利用的途径 ,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Cry3A毒素和氯菊酯杀虫剂经口注射处理的马铃薯甲虫的前肠、中肠和腿节样本的神经肌肉自发动作电位发射进行了记录。两种化合物均可呈现很典型的神经电生理症状:在初期阶段,它们均引起连放动作电位的发放程度大幅增加,而发放间隔期延长,且随着中毒加深而拉长。氯菊酯可在腿节样本引起典型高频爆排,表现出间隔非常短的静息期特征,但Cry3A毒素只在肠道样本中表现上述特征。而且Cry3A毒素可使处理甲虫的呕吐物大幅增加,而取食减少。这些结果显示处理虫的肠道神经肌肉系统较腿部神经肌肉系统对Cry3A毒素更敏感,Cry3A毒素最初的神经毒性或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肠道活动的紊乱是其昆虫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 ,吡嗪酮 (Pymetrozine)对萝卜蚜和褐飞虱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就 L C90 比较 ,对萝卜蚜的活性是速灭杀丁的 12 .3倍 ;对褐飞虱 2、3龄若虫的活性与扑虱灵相近。该药具有很强的触杀、根吸传导作用。试验还表明其对萝卜蚜和褐飞虱 2、3龄若虫的残效期分别为 15天和 2 0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生物型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正远  张存政  刘贤进  肖英方 《昆虫知识》2001,38(3):234-235,233
目前在褐飞虱生物型监测中 ,由于鉴定品种及监测方法的不统一 ,使结果有出入 ,作者建议在对生物型 1进行监测时 ,鉴定品种应选用Mudgo[5] 。飞虱种群生物型的监测 ,宜以苗鉴定法为主 ,生存率测定法作参考。飞虱个体生物型测定以生存率法为主 ,苗鉴法为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