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附红细胞体和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红细胞体病(Epeyrthrozoonsis,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感染机体后,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928年schilling和Dinger首次在啮齿类动物血液中查到类球状血虫体;1934年Neitz等在绵羊红细胞上或血浆中查到多形态的微生物,命名为绵羊附红体(E. ovis);同年Adler等牛体内发现了形态同类球状血虫体相似的微生物,命名为温氏血虫体(E.wenyonii);与此同时,Kinsely等发现猪的类边虫科微生物能引起疾病。1950年Splitter证实该病原体是引起黄疸贫血病病原,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E.suis)。1980年,Puntaric等首次描述人类附红细胞体病。我国最早于1972年在江苏南部报道猪红皮病后证实为附红细胞体病。1981年晋希民首次发现家兔感染附红细胞体以来,相继在牛、羊、猪等家畜血液中查到附红细胞体。1982年冯立明正式报告了我国2例附红细胞体病病人。但是由于人们对此病的认识较晚,人畜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潜伏状态,病人也多无特征症状,故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观察患者口服妈咪爱和培菲康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及血氮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计数肠道菌群中4种细菌的数量.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三联活菌)及妈咪爱(二联活菌)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落计数、粪便pH、血氨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则显著增多(P<0.01)②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随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而加重.③临床表现有腹泻的肝硬化患者,肠道总体菌量和厌氧菌数量均低于非腹泻患者,以双歧杆菌(P<0.01)减少为著.④两种益生菌制剂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P<0.05).结论: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②益生菌制剂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  相似文献   
3.
医用微生态调节剂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延祚教授于 2 0 0 0年 10月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发表文章题为 :我国人用微生态制剂出路何在 ?文章中体现忧患意识 :a.在大量保健品中 ,民众认可只有酸奶一种 ,虽酸奶市场一片繁荣 ,但厂商为弱势企业。b.药用中仅有益生菌制成的粉剂和胶囊片剂。 c.医务界认为这种制剂见效慢 ,疗效不肯定 ,不如抗生素应手。他建议 :a.生产工艺要先进 ,操作要严守规则 ,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b.基础理论研究要提出适应症 ,有坚实的试验数据。 c.临床验证要严格对照 ,结果要可信、可靠。d.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做法 ,任意夸大功效 ,扩大适应症。 e.不要抄袭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