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脑皮层神经元和NB4细胞对亚砷酸的耐受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 但是因其难于透过血脑屏障而限制了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应用, 在发明一种无创方法帮助其有效透过血脑屏障之前有必要明确其在中枢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浓度范围. 应用激光共聚焦、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 观察了砷干预前后人脑皮层神经元和白血病NB4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物——胞质钙浓度([Ca2+]i)、DNA凋亡梯带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动态变化, 同时应用酶免疫法(NSE-EIA)观察了砷干预前后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标记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 结果显示, 1.0 mmol/L的As2O3有效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 而对皮层神经元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取用2 μmol/L As2O3对NB4细胞株和APL体外干预及用0.16 mg·kg-1·天-1 As2O3静脉输注治疗干预前后的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基因,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 干预前后的序列对比分析, 同时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率测定. 分析了As2O3在体内和体外作用对原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APL)和NB4细胞株的线粒体基因(mtDNA)非编码区D-loop的基因突变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研究发现, As2O3处理后mtDNA的D-loop区基因突变位点数目较处理前显著增多, mtDNA的D-loop区基因突变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NB4-As2O3=0.973818,rAPL-As2O3 =0.934703. 突变类型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 本实验仅是初步研究, 尚未发现As2O3对mtDNA的D-loop区稳定的突变位点和突变规律. 结果显示, As2O3体内外干预均能加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mtDNA的D-loop区基因突变, 并与其促凋亡作用呈正相关, mtDNA的D-loop区可能是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3.
狭义蛇葡萄属(Ampelopsis s. str.)是葡萄科的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东亚为其重要的分布和演化中心。该研究选取了狭义蛇葡萄属15个种的37个样本,对其5个叶绿体基因片段(trnL Frps16、psbA trnHatpB rbcLtrnK petN)和2个核基因标记(ITS和GAI1)进行了分子测序;利用测序获得的分子数据探讨属内的系统发生关系,叶的性状演化以及生物地理起源演化。结果表明:(1)狭义蛇葡萄属是一个单系类群,属内东亚地区的物种聚成一支。(2)叶绿体基因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狭义蛇葡萄属东亚支系分为两支系,这两支系的分布范围大致与东亚植物区系的中国 日本森林和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亚区范围相一致。(3)形态演化分析表明,掌状复叶为祖征,叶形态性状存在多次的独立起源和演化,其变化与系统进化没有明显的关系。(4)生物地理分析结果表明,狭义蛇葡萄属起源于北美,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早期迁移扩散至欧洲,中新世中期随着全球气温回暖迁移至东亚,并进一步在东亚地区快速分化形成多样化中心,这可能与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温暖、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少以及东亚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关。  相似文献   
4.
广义铃兰族包括6属200余种单子叶植物,具有较为稳定的染色体数目以及明显的核型变化,是研究植物染色体进化非常理想的类群。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铃兰族5个物种植物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铃兰族所有已报道的共81种253条的染色体记录,通过综合统计、重建系统发育树,探讨铃兰族属间以及各属下种间的系统关系,以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起源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细胞学实验观察发现,铃兰族5个物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除蜘蛛抱蛋为2n=36外,其余4种均为2n=38,且均为二倍体,不对称性核型均为Stebbins’-2C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的变化范围为65%~69%,但染色体核型公式有差别。(2)所收集的铃兰族染色体报道记录中,绝大多数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只在蜘蛛抱蛋属中有部分物种为2n=36;根据染色体长度变化核型主要分为单型和三型;统计结果显示,染色体2n=36的类群比2n=38的类群通常多1对中型染色体,少2对小型染色体,推测可能是由于2对小的染色体融合成为1对中型染色体。(3)基于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rbcL、matK、psbA-trnH和trnL-F)和核基因ITS构建的铃兰族最新分子系统发育树显示,铃兰族分为三支,第Ⅰ支位于整个族的基部,为首先分化出来的铃兰-白穗花分支,均以x=19为基数;第Ⅱ支为万年青-吉祥草分支,染色体基数为x=19;第Ⅲ支为蜘蛛抱蛋-长柱开口箭分支,染色体基数为x=18或19;结合铃兰族染色体基数和核型分析发现,铃兰族染色体低基数的x=18是由x=19通过染色体融合或丢失进化而来,推测核型则是由比较对称的单型向不对称的三型演化而来。该研究结果为铃兰族属间关系及物种进化关系提供了细胞学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