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南、藏北中侏罗世缅甸贝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缅甸贝内部构造及解剖学特征的研究和对比,对该属进行了修订和整理.发现过去置于该属中的90余种实际上包括了现在理解的9个以上属的内容.经与相近属内部和外部特征的比较,对缅甸贝的起源和演化做了初步研究.提出该属在晚 Bajocian 期起源于 Formosarhynchia,早 Bathonian 期得到了爆发性的发展和辐射,并在中、晚 Bathonian 期朝3个方向演化.通过对该属时空分布、共生生物、群落结构、伴生沉积岩及介壳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认为 Burmirhynchia-Holcothyris 群落主要生活于近岸浅水、含盐度偏低、水深可能小于 30m 的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2.
孙克勤 《植物学报》2001,18(6):691-706
本文总结和讨论了中国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分布特征,在对植物群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和纳缪尔A期)分布一个全球一致性的植物群,即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 flora。中国的晚石炭世(纳缪尔B_C期、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和二叠纪植物群为华夏植物群。本文还对北方华夏植物群亚区和南方华夏植物群亚区植物群进行了对比,并论述了这两个植物群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今年九月,国际腕足动物信息中心(Smithsonian International Brachiopod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SIBIC)在美国成立。信息中心设在华盛顿斯密森研究院下属的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系(Department of Paleobiology,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由著名的二叠纪腕足动物研究专家Richard E. Grant博士和多年来致力于腕足类研究文献和分类单元系统整理、编目的Rex Doescher主持。  相似文献   
4.
5.
重新研究了甘肃玉门含大山口动物群的地层,讨论了北祁连区二叠和三叠系划分,指出西大沟组存在误用,建议将上三叠统的西大沟组更名,将中二叠统产大山口动物群的西大沟组更名为青头山组,并将青头山剖面指定为青头山组命名剖面.  相似文献   
6.
谈地球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一级学科,它研究作为地球系统三大基本过程之一的生命过程,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地球影响生物圈.而且生物圈也影响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或影响,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当前地球生物学发展的重点是地球微生物学.宏体生物能反映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但除植物外,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了解生物圈与地圈双向的相互作用必须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都在向微观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古生物学不能停留在以古动、植物学为主的阶段,而要与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保持同步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微生物与地质研究相结合问题的途径.微生物功能群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是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的突破口.地球生物学是古生物学的继承和超越.分类系统学将仍然是研究的基础,但是包含了传统古生物学的地球生物学在学科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将更多地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其结果将使古生物学在时间上更前溯,在空间上更开拓,为古生物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产于内蒙古乌达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的东方拟楔羊齿Parasphenopteris orientalis Sun &; Deng (新属新种)。该植物以末二次羽片基部着生有"托叶"为特征, 区别于晚古生代其他已知植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克勤 《植物学通报》2001,18(6):691-706
本文总结了和讨论了中国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分布特征,在对植物群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和纳缪尔A期)分布一个全球一致性的植物群,即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 flora。中国的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维期发期和斯蒂分期)和二叠纪植物群为华夏植物群。本文还对北方华夏植物群亚区和南方华夏植物群亚区植物群进行了对比,并论述了这两个植物群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植物界登陆以来,又经历了近四亿年的发展与演化,终于形成了今天气象万千、形态各异、生态类型多样并遍布全球的植被景观。在名目繁多的植物类群中,生存于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距今3.7—3.2亿年)的一个已经绝灭了的植物类群——原裸子植物纲,晚近才被确定下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李星学和周志炎三教授,曾率先对这类植物作过简略介绍。原裸子植物在高等陆生植物的发展演化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一植物类群再作一些较为系统的介绍。原裸子植物概念的形成原裸子植物的概念,是由美国古植物学家C.B.Beck首先提出的。1960年,他在研究北美晚泥盆世植物化石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古羊齿(Archaeopteris)的  相似文献   
10.
蹄痕茎属在内蒙古乌达地区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新种乌达蹄痕茎(Caulopteriswudaensissp.nov.SunetDeng)。蹄痕茎为石炭纪和二叠纪树蕨植物的茎干印痕化石,多分布于欧美植物区,在华夏植物区则非常少见。本新种的发现为蹄痕茎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