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植物化石气孔参数分析是目前恢复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为精准的方法之一,银杏类和松柏类等是恢复古大气CO_2浓度常用的化石类群。本文利用新疆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松柏类掌鳞杉科Brachyphyllum(Hirmeriella?)sp.化石对早侏罗世大气CO_2浓度进行了重建,获得早侏罗世大气CO_2浓度为~1200ppm,丰富了早侏罗世大气CO_2浓度信息,进一步说明掌鳞杉科植物通过气孔比率法在重建侏罗纪大气CO_2浓度方面的可靠性。掌鳞杉科植物的旱生构造和较高的大气CO_2浓度表明早侏罗世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在陆地生态系统内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4.
描述了产于内蒙古乌达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的东方拟楔羊齿Parasphenopteris orientalis Sun &; Deng (新属新种)。该植物以末二次羽片基部着生有"托叶"为特征, 区别于晚古生代其他已知植物。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10—14日,“第七届国际侏罗纪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市成功举办。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捷克、波兰、匈牙利、葡萄牙、俄罗斯、印度、日本、中国、卡塔尔、伊朗、突尼斯、斯洛文尼亚、沙特阿拉伯等近35个国家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包括国际地层委员会和侏罗系分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选举委员、通讯委员,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项目负责人和有关国际工作组负责人等。本次国际会议由国际地层委员会侏罗系分会和波兰环境科学部共同发起主办,波兰华沙大学、波兰地质研究院、克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西部雅布赖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剖面中侏罗统新河组的 7属 1 2种植物化石 ,主要由真蕨纲和苏铁纲组成。真蕨纲有Gleichenites,Coniopteris和Cladophlebis等 ,苏铁纲有丰富的Otoza mites和Nilssonia ,Nilssoniopteris等。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 ,大致为巴通期到卡洛维期。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晋囊蕨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sitheca (Sphenopteris) wudaensis sp. nov.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the Lower Permian Shansi Formation of Wuda, Nei Mongol, China. The frond is small and at least two times pinnate. The pinnule is sphenopteroid. The sori are borne on the abaxial surface of the pinnule, arranged in two rows parallel to the midvein, elliptic,and composed of 4-10 round sporangia. The indusium is absent. The annulus is transverse and complete, and consists of about 18 thickened cells. The features of the fertile parts, sori, sporangia and annulus and the absence of indusium indicate that the new species belongs to the Gleicheniaceae.  相似文献   
8.
早白垩世单缝孢真蕨植物新材料及其分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位繁殖器官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产于辽宁铁法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的单缝孢真蕨植物化石:Athyrium asymmetricum meng、Dryopterites gracilis sp.nov.D.liaoningensis sp.nov.和Asplnium popovii Samylina,并讨论了其分类归属.  相似文献   
9.
记述甘肃酒泉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两种掌鳞杉科植物化石Pseudofrenelopsis dalatzensis(ChowetTsao,1977)Cao ex Zhou和P.gansuensissp.nov.。其中,归入P.dalatzensis的标本无论是小枝形态还是表皮构造都与产于吉林延吉盆地大砬子组的模式标本一致。定为新种的标本小枝较粗,可能只有一枚叶;节间角质层厚25—30μm,表面没有乳突和表皮毛,气孔器和表皮细胞均规则成行排列;气孔器圆形或椭圆形,较大,整体下陷。副卫细胞通常5—7个,少数可达8—9个。保卫细胞仅部分保存。已发现的Pseudofrenelopsis均分布于北半球,时代限于早白垩世,且多为早白垩世晚期,其中P.dalatzensis在模式标本产地与丰富的被子植物共生,应为早白垩世Aptian到Albian期。该种在酒泉盆地中沟组的出现说明该组的时代最高可到Aptian或Albian期。已有资料还表明,Pseudofrenelopsis主要生活于有季节变化、盐度较高或较干旱的环境中,这与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物和其他门类的化石所指示的环境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四川东北部广元市旺苍县罐子坝剖面长兴组和大隆组的牙形刺动物群,鉴定2属21个种(包括2个相似种,1个亲缘种和1个未定种)。划分出4个牙形刺带,从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orientalis带,C.wangi带,C.changxingensis-C.deflecta带和C.meishanensis带。以C.wangi的首现层面为标志比较精确地确定了该剖面长兴阶的底界,并将该剖面牙形刺序列与浙江长兴煤山经典剖面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对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