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被中的优势类群,处于植物界演化阶梯的顶端,它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稻、麦、玉米、桃、李、椰子、芭蕉等等,都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怎样起源的?现代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家,都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释和假说。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植物的繁殖器官和内部解剖构造方面,往往忽略了叶形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孕育     
地球是人类栖息之所,它从产生到现代有多大岁数?作为地球主人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怎样开始的?在漫长的岁月中,生命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这些,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经常思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现代科学的进步,已经屏弃了历来关于地球和生命起源的种种奇谈怪论。今天,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使我们对地球史和生命史的认识比较地接近客观真实。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做的年龄测定告诉我们,地球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已有45.5亿年,但地球生成的历史一定比它古老。天文学家研究了许多天体发展的历史后推测,地球的年龄大约有50—60亿年。在这五、六十亿年中,地球经历了天文和地质两大发展阶段,前者  相似文献   
3.
自J.W.Dawson 1859年建立裸蕨属(Psilophyton)以来,已有一百二十六年的历史了。此后,经过R.Kidston,W.Lang,R.Krusel,H.Weyland和H.Banks,F.M.Hueber等人分别对英国、西德和加拿大等地大量完好化石的研究,大大丰富了对裸蕨类韵认识,并在该类植物的内部解剖和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的一个孢粉学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中,小一头沉孢(Torispora securis)高含量异常所揭示的孢粉学事件,可视为确定晚石炭世维斯发C期地层的标志之一。这一事件表明,从维斯发C期开始,真蕨类植物有了较大发展,并取代了种子蕨类一度占优势的地位,成为当时植被中的重要类群,开始了其后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分散角质层(dispersed cuticles)是指那些已脱离植物母体或植物体石化前,因长距离搬运而破裂星散保存在岩层中的角质层碎片。分散角质层的大小和形状常有变化,小的数十微米,肉眼难以辨别,需用化学试剂将岩样浸解离析后,方能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研究;大的长可达几厘米,形状与植物叶片相近,有时呈薄层状密集保存。甘肃兰州近郊侏罗纪岩层中的分散角质层,顺层面延展,大小混杂,表面呈褐色,在岩层中膨松具弹性,用火柴可点  相似文献   
6.
李星学  沈光隆等 《古生物学报》1989,28(3):283-295,001,T002
自李星学等(1974)首次报道Eleutherophyllum waldenburgense(Stur)Zimmermann在我国发现以来,这一纳缪尔A期Eumorphoceras带的重要标志化石,除甘肃靖远大水沟外,我国其它地区至今尚无新材料增补。同时,甘肃靖远的材料,亦因标本较少和其它原因,尚未进行正式研究。近年来,为迎接  相似文献   
7.
记述的二叠纪植物群采自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产地和不同层位。早二叠世早期植物主要采自柯坪县四石厂的库普库兹满组及开派兹雷克组下亚组,主要由Autunia conferta,Pecopteris hemitelioides,Annularia stelata等组成,代表了欧美植物群面貌;到早二叠世晚期,开派兹雷克组上亚组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ordaitesNoeggerathiopsissubangustaC.(N.)angustifoliaParacalamites decorlatus等,与欧美植物分子共生,成为欧美安加拉混生植物群;晚二叠世植物产于库车河两岸的比尤勒包谷孜组,其中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alipteriszeileriYavorskyia mungatica等等,成为典型的亚安加拉植物群。植物群的演化、变迁是由于塔里木地块与准噶尔地块逐渐接近而天山海槽最终消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尼尔桑带羽叶属(Nilssoniopteris)是A.Nathorst (1909) 为羽叶呈带羊齿型,但又具本内苏铁式的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的苏铁类叶部化石建立的一个属名。该属的主要特征是:羽叶全缘,带羊齿型,叶膜着生于羽轴的腹面或近腹面的两侧;叶脉平行,简单不分叉或分叉;上、下表皮细胞为矩形至多边形,细胞壁弯曲,表壁上常具乳头状突起和毛细胞;气孔器连唇式,分布于下表皮。  相似文献   
9.
自植物界登陆以来,又经历了近四亿年的发展与演化,终于形成了今天气象万千、形态各异、生态类型多样并遍布全球的植被景观。在名目繁多的植物类群中,生存于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距今3.7—3.2亿年)的一个已经绝灭了的植物类群——原裸子植物纲,晚近才被确定下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李星学和周志炎三教授,曾率先对这类植物作过简略介绍。原裸子植物在高等陆生植物的发展演化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一植物类群再作一些较为系统的介绍。原裸子植物概念的形成原裸子植物的概念,是由美国古植物学家C.B.Beck首先提出的。1960年,他在研究北美晚泥盆世植物化石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古羊齿(Archaeopteris)的  相似文献   
10.
生命经历了前寒武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后,从六亿年前开始,终于跨进了继往开来的古生代。地质学家们根据生物的演化进程,把古生代(距今6亿至2.2亿年)自老而新划分为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六个纪。前三个纪合称为早古生代,后三个纪叫做晚古生代。因为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又把它叫做“无脊椎动物时代”。早古生代的大地,依然和前寒武纪一样,到处是不毛之地,荒凉寂寞。土黄色的童山秃岭、火山喷逸出的浓烟、地表的涓涓流水、划破太空寂静的雷鸣电闪,便是此时大地的主要景色。早古生代的海洋,光照充足、食物丰富、温度适宜,成了各类生物滋生繁衍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