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樟子松人工林细根寿命估计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根寿命的估计是了解细根生产和死亡的关键, 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 以2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对细根生长和死亡过程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测。细根寿命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 计算细根的平均寿命(mean longevity)、中值寿命(median longevity)和累积存活率(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单一因素, 包括细根直径、根序、出生季节和土层以及菌根侵染对细根寿命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 同时分析上述因素对细根存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樟子松细根的生产和死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末和夏季(6月和7月)为生产高峰; 而死亡高峰出现在夏末至秋末, 以及冬季。樟子松细根的平均和中值寿命分别为(322 ± 10)天和(310 ± 15)天, 对数秩检验表明, 仅考虑单一因子时, 细根直径、根序、出生季节和土层以及菌根侵染均对细根寿命有显著影响。Cox回归分析表明, 菌根侵染、细根直径和土层是影响樟子松细根寿命的重要因子。细根直径每增加1 mm, 细根死亡危险率就降低99%, 即相当于寿命延长99%; 细根出生土层每增加1 cm, 其寿命延长5%; 而菌根侵染后, 会导致细根死亡危险率增加175%; 但根序和出生季节的影响不显著。这些发现证实: 林木细根寿命受到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共同控制, 而多变量回归分析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揭示细根寿命变异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姜红英  谷加存  邱俊  王政权 《生态学杂志》2010,21(10):2465-2471
2004—2008年,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死亡进行连续动态观测,同时测定了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10 cm温度)和水分(降雨量和土壤10 cm深处含水量)的变化,研究细根生产、死亡的动态及其与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细根年根长生产量在0.20~0.78 mm·cm-2,死亡量在0.26~0.72 mm·cm-2;2004—2006年细根年根长平均生产量(0.67 mm·cm-2)和死亡量(0.59 mm·cm-2)均高于2007—2008年细根年根长平均生产量和死亡量(0.37和0.39 mm·cm-2);在生长季内(5—10月),落叶松春末至夏季(6—7月) 的细根生产量占全年产量的51%~68%,秋末(10月)仅占全年的1%~4%;而夏末(8月)和秋季(9—10月)细根死亡量占全年的59%~70%,早春(5月)占全年的1%~5%.相关分析表明,大气温度变化可以解释细根生产量66%的变异,而土壤10 cm深处温度解释24%,降雨量解释27%.细根的死亡量与土壤10 cm深处温度呈指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2004—2008年,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死亡进行连续动态观测,同时测定了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10 cm温度)和水分(降雨量和土壤10 cm深处含水量)的变化,研究细根生产、死亡的动态及其与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细根年根长生产量在0.20~0.78 mm.cm-2,死亡量在0.26~0.72 mm.cm-2;2004—2006年细根年根长平均生产量(0.67 mm.cm-2)和死亡量(0.59 mm.cm-2)均高于2007—2008年细根年根长平均生产量和死亡量(0.37和0.39 mm.cm-2);在生长季内(5—10月),落叶松春末至夏季(6—7月)的细根生产量占全年产量的51%~68%,秋末(10月)仅占全年的1%~4%;而夏末(8月)和秋季(9—10月)细根死亡量占全年的59%~70%,早春(5月)占全年的1%~5%.相关分析表明,大气温度变化可以解释细根生产量66%的变异,而土壤10 cm深处温度解释24%,降雨量解释27%.细根的死亡量与土壤10 cm深处温度呈指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田间自然条件下在葡萄园群体水平上多年的研究证明:叶幕PAR光能截留率与葡萄群体净光合速率、叶幕和单叶PAR光能截留率与果实干物质总量占地上部生物量干重的百分比、与果实总糖产量占果实本身干物质总量的百分比、以及与果皮色素产量占果实本身干物质总量的千分比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叶幕结构变异调节叶幕PAR光能截留和分配,可以对光合同化物源库关系和果实中物质代谢方向进行有效的调控。PAR光能截留率较高和分配合理的叶幕,不但通过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为产量和品质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同化物“源”,而且通过调节器官间“库”关系使同化物以较高的比例流向果实,同时使果实中物质代谢过程有利于合成构成品质的要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