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干细胞,经过局部微环境的诱导,可在体内外进行扩展,到晚期可分化成为多种细胞系。当组织受损伤时,可迅速到达损伤部位,分化为特异的组织细胞,参与组织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这种惊人的分化及组织修复能力,为治疗退行性疾病和器官损伤性疾病提供广阔前景,故成为科研热点。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多以大鼠为动物模型,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进入大鼠体内并定植,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找到最合适、最安全的移植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地移植进入大鼠疾病模型体内的受损区域,是研究者关心的重点。本文就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实验中不同移植途径进行综述,并比较各种途径的优缺点,希望能对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并期待能有更成熟的移植手段来推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属于代谢性核受体,是需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肝脏胆汁酸、脂质代谢过程,肝脏炎症和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小异二聚体伴侣受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个特殊成员,在特异的组织中作为转录调节的共抑制因子,抑制其他多种转录因子的活性,在众多代谢通路中起到了负性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核受体FXR通过对SHP的调控来实现其在肝脏的多种功能。本文着重对FXR调节SHP的机制及FXR-SHP轴在肝脏中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全世界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新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关注。其发病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与肥胖、血脂紊乱、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密切相关。NAFLD可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伴有代谢综合征一种或多种组分可能加速疾病的进展。NAFLD初期是一种可逆性过程,充分了解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相关代谢危险因素并及时纠正,可能导致疾病的逆转或延缓其进程。本文就NAFLD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调查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胸腔积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CTSI)两种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探讨其与胸腔积液的关系。结果:492例AP患者中,并发胸腔积液者368例,无胸腔积液者124例,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74.8%。病情轻重不同组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者胸腔积液程度越重。胸腔积液程度与APACHEⅡ评分(r=0.775,P0.01)、CTSI(r=0.525,P0.05)呈正相关。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高APACHEⅡ、高CTSI是发生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判断AP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预后时,APACHEⅡ评分、CTSI以及两者联合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687、0.812。APACHEⅡ评分、联合评分与CTS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胸腔积液密切相关,综合运用APACHEⅡ评分、CTSI评估病情并积极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肝病。PBC模型是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和药物选择的有利工具,目前已开发出不同种类的动物模型,从遗传、免疫和环境方面模拟了PBC的特征,但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完美复制PBC的病理变化。本文对基因工程自发模型、化学物质诱发性模型、细菌诱发性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回顾及比较,为PBC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中不同FK506剂量下肿瘤的大小和侵润以及脾脏转移情况,用以评价FK506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情况。方法在Wistar大鼠肝左叶种植walker-256细胞株成瘤的癌组织块以构建转移性肝癌模型,54只大鼠随机分为FK506低剂量组(0.5 mg/kg.d),正常剂量组(1.0 mg/kg.d)和空白对照组,测量肿瘤大小,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7、14、21 d脾脏转移发生率和中位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14、21天两个剂量组肝癌体积明显增大(P〈0.05);同时也出现了脾转移,第14天FK506各组转移中位数均不同。根据病理组织学,各组脾转移的发生率没有明显性差异。结论用药早期,脾脏还存在免疫功能,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压制抗肿瘤效应。低剂量FK506也许有利于减少癌症脾转移,仍需进一步的探讨FK506低剂量长期使用在肝癌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