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NS3/4A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复合体,是病毒完成自身复制周期的必要成分。该研究为调查NS3/4A对细胞凋亡及DNA损伤应答(DNA-damage response,DDR)的影响,在Huh7细胞中表达了外来NS3/4A基因。通过DAPI染色和MTT分析显示,外来表达NS3/4A显著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活力的下降。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NS3/4A可明显增加细胞内源性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损伤(γH2AX灶点升高);而进一步用X-ray诱导细胞外源性DSBs损伤后,外来表达NS3/4A的细胞显示出明显的DSBs损伤修复缺陷(减缓的γH2AX灶点消退)。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NS3/4A可抑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诱导的ATM第1 981位丝氨酸的磷酸化(pATM1 981)。以上结果提示,NS3/4A基因外来表达可引起细胞DNA损伤,抑制ATM介导的DSBs损伤修复信号,诱导细胞凋亡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巢鼠(Micromys minutus)是一种善于攀爬并能在植物枝杆上筑巢的小型鼠类。分布在欧亚二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见于东北、内蒙、冀、陕、川、苏、皖、鄂、滇、黔、两广、闽及台湾等省和自治区。过去对东北的巢鼠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与卵巢生殖干细胞(ovarian germline stem cell, OGSC)相关因子在人和小鼠衰老不同功能状态卵巢中表达的相关性。选择2月龄性成熟期(正常对照)、12月龄衰老期(生理性衰退) KM系小鼠卵巢,以及青年期(青春期后~35岁)、中年期(36~50岁)和绝经期(51~60岁)女性卵巢皮层样本;采用环磷酰胺/马利兰片(cyclophosphamide/busulfan, CY/BUS)腹腔注射方式构建小鼠病理性衰退卵巢模型,用HE染色法检测各级卵泡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ippo信号分子与OGSC相关因子(MVH/OCT4)的定位和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和OGSC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衰退模型小鼠卵巢中已无正常卵泡,仅有一些闭锁卵泡存在;和正常对照小鼠相比,生理性和病理性衰退模型小鼠卵巢皮层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pYAP1)和MVH/OCT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病理性衰退模型小鼠卵巢皮层pYAP1/YAP1比值升高。和青年期女性相比,中年期和绝经期女性卵巢表面上皮(ovarian surface epithelium, OSE)结构逐渐变得松散,皮层处细胞也逐渐减少;LATS2蛋白表达水平在青年期女性OSE最高,MST1蛋白表达水平在老年期女性OSE最低,而YAP1和pYAP1蛋白表达水平在中年期女性OSE最高;相比青年期女性,中年期和老年期OSE的pYAP1/YAP1比值显著降低,而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青年期女性OSE中MV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年期和老年期。以上结果表明,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与OGSC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提示Hippo信号通路可能调控OGSC相关因子表达,从而参与卵巢功能的生理性衰退和病理性衰退过程。  相似文献   
4.
使君子(Quiaqualis indica L.)属于使君子科使君子属多年生落叶攀援灌木。果实有驱蛔健脾的功效。是一种传统常用中药。广东主要栽培于韶关、汕头、湛江等地区。产量极不稳定,有的单株可产干果达10斤左右,有的却不到1斤。为什么产量相差这样悬殊,原因何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使君子开花结果的规律以及使君子的生态类型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希望有助于生产实践中正确地选择植地,合理地配置群落结构,为使君子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总路线以前,我们就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离开了农业生产劳动的实践,不可能得到生物科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骆驼刺根瘤菌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骆驼刺根瘤中的根瘤菌。结果表明。在成熟的骆驼刺根瘤中,根瘤菌的大小、数量、形态、分布位置及精细结构随寄主细胞的发育程度不同而异。早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小,数量少,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位于细胞壁附近及靠近核区的地方,没有聚磷酸盐颗粒和聚羟基丁酸。成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个体较大,数量较多.多呈棒状,少数为球形或椭球形。有很多根瘤菌还呈现明显的“T”形、“Y”形或“V”形,菌体占满了整个细胞,这时的根瘤菌大多数含有聚羟基丁酸和聚磷酸盐颗粒。而在衰老的侵染细胞中,根瘤菌细胞质收缩,电子密度增高.形状变得很不规则,有的根瘤菌解体,呈现膜泡状结构,菌体中含有数量不等的聚羟基丁酸和聚磷酸盐颗粒。球状根瘤菌从侵染初期到侵染细胞裂解的整个阶段中都仔在。并且观察到的处于分裂状态的根瘤菌都是球状菌,因此可以推测骆驼刺根瘤中是以球状根瘤菌来进行增殖的。  相似文献   
7.
唐子执  刘聪  曾鸣 《生命科学》2014,(11):1172-1175
在各种DNA损伤中,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快速准确地修复DSB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核生物细胞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对DSB的修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方式在DSB修复的早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53BP1及同源蛋白质的调控。将讨论53BP1作为DSB修复途径的核心因子,在染色质水平整合BRCA1、Ct IP等修复因子和多种组蛋白修饰构成的信号途径,介导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通路选择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